[發明專利]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61027.1 | 申請日: | 2014-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177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危鼎;朱寶君;王桂玲;魏龍;郭來強;薛鐵;苗冬梅;王強;馬洪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B11/24 | 分類號: | B28B11/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海拔 地區 混凝土 樓面 保溫 保濕 養護 構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混凝土樓面養護技術,具體涉及一種在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的保溫保濕養護結構及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混凝土樓面傳統養護方法如下∶通常采用鋪設塑料薄膜或澆水養護方式進行養護。然而,這些方法應用于高海拔地區時,則會產生以下缺點∶1、由于現有塑料薄膜的效果不佳,混凝土內的水分向外散失,其周圍濕度隨之降低,并對水泥水化產生一定影響,從而導致所養護的混凝土強度降低;2、在晝夜溫差較大的高海拔地區,若僅僅做些保濕方面的養護,而并未采取進一步的保溫措施,則混凝土樓面的內部與其表面會形成較大的溫度差,由于溫度應力致使在混凝土表面形成微小裂縫,從而導致混凝土強度的明顯降低;3、長期處于晝夜溫差較大且溫度變化次數較多的環境內,混凝土內部裂縫開裂越加嚴重,致使養護效果不理想;4、過早的人為施工,造成混凝土樓面出現缺陷的幾率增高;5、養護過程中,
會造成一定的水資源浪費。
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更加細致的保溫保濕養護技術,以使得混凝土樓面能適應高海拔地區的惡劣環境。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缺陷,現提供一種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及方法,以解決混凝土樓面在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環境中受外界環境溫度變化影響嚴重從而導致強度及質量下降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一種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設置于樓面底模下的第一擠塑板;以及
設置于澆筑完成混凝土樓面上的空腔保溫層。
本發明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樓面底模包括澆筑底模以及設置于澆筑底模之下的支撐木模塊;空腔保溫層包括∶設置于混凝土樓面上的第一塑料膜層;設置于塑料膜層上的第二擠塑板;以及;設置于第二擠塑板上的第二塑料膜層。
本發明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的進一步改進在于,第二塑料膜層包括深色高吸熱性塑料膜。
本發明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設置于第二塑料膜層上的棉氈層。
本發明還公開一種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提供樓面底模,在樓面底模下加設第一擠塑板;
在澆筑完成的混凝土樓面之上,加設空腔保溫層。
本發明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加設所述空腔保溫層的步驟包括∶在混凝土樓面之上,加設第一塑料膜層?在第一塑料膜層之上,加設第二擠塑板;在第二擠塑板之上,加設第二塑料膜層。
本發明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第二塑料膜層包括深色高吸熱性塑料膜。
本發明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在第二塑料膜層之上,加設棉氈層。
本發明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方法的進一步改進在于,還包括以下步驟∶
當日光充足氣溫上升時,掀起棉氈層,第二塑料膜層吸收日光熱量;
當日光不足氣溫下降時,蓋上棉氈層,第二塑料膜層內所吸收的熱量保存于所述空腔保溫層內并向混凝土樓面傳遞。
本發明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及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混凝土受外界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降低了混凝土內外溫差,其強度要優于采用傳統養護的混凝土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中平整樓面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中具有柱體凸起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方法中實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方法中實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利于對本發明的結構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進行說明。
參照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海拔地區混凝土樓面保溫保濕養護構造,主要包括∶樓面底模1;設置于樓面底模1下的第一擠塑板2;以及設置于澆筑完成混凝土樓面4上的空腔保溫層3。其中,樓面底模1由澆筑底模10以及設置于澆筑底模10之下的多個支撐木模塊12構成??涨槐貙?由下而上依次形成的第一層塑料薄膜30、第二層擠塑板32以及第二層塑料薄膜34構成。第二層塑料薄膜34之上鋪設一層棉氈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10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