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用銀漿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60581.8 | 申請日: | 2014-0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1513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劉芳;鐘翔;胡娟;劉玲;蔡麗;饒曉方;吳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1B1/22 | 分類號: | H01B1/22;H01G9/012;H01B13/00 |
| 代理公司: | 寧夏專利服務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趙明輝 |
| 地址: | 753000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分子 固體 電解電容 器用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用銀漿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是用有機高分子導電材料替代了傳統的二氧化錳電容器,它具有超低的ESR和低阻抗,僅為同等容量的其他電容器的1/3~1/10;同時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擁有卓越的溫度特性、更長的壽命以及高耐熱性。這些普通二氧化錳電容器所無法比擬的性能使得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受到市場的歡迎,并逐步取代傳統二氧化錳電容器,成為鉭電解電容器的主流產品。
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在生產中,需要浸漬一層銀漿,銀漿層在這里主要作為電容器的陰極引出,另外銀漿還要具有較強的粘結性以及較好的電性能和耐熱性,以保證高分子鉭電解電容器超低的ESR性能。而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的超低阻抗對銀漿的要求更高,要求銀漿浸漬性能優,導電性好,剪切強度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用銀漿,其具有高的剪切強度和良好的電性能以及耐熱性,高的剪切強度能使銀漿與石墨層結合的更緊密,實現高分子電容器ESR變化率小的優點;
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種上述銀漿的制備方法。
一種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用銀漿,其特別之處在于,組成按質量百分含量計為:鱗片狀石墨粉0.1-5%,樹脂3-7%,固化劑4-8%,溶劑25-40%,助劑0.5-5%,余量為銀粉。
其中銀粉是由70-90%平均粒徑為1.0-5.0μm的片狀銀粉和10-30%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晶銀粉混合而成的。
其中樹脂為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縮水甘油酯型環氧樹脂和聚乙烯醇縮丁醛PVB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固化劑為封閉的異氰酸酯類或多異氰酸酯類固化劑。
其中固化劑為如法國羅地亞Tolonate?D2固化劑。
其中溶劑為乙酸異戊酯、1,4-丁內酯、碳酸二甲酯、丁二酸二乙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和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助劑為觸變劑、防沉劑和偶聯劑中的至少一種。
其中觸變劑采用聚酰胺蠟229、防沉劑采用德固賽氣相二氧化硅R974、偶聯劑采用鈦酸酯偶聯劑201。
其中鱗片狀石墨粉的片徑為1-5μm。
一種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用銀漿的制備方法,其特別之處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按照權利要求2中記載的原料配比,選取片狀銀粉和微晶銀粉備用;
2)按照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原料配比,將樹脂和固化劑均勻分散于溶劑中;
3)按照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原料配比,向步驟2)得到的樹脂溶液中加入助劑并攪拌均勻成為有機載體備用;
4)按照權利要求1中記載的原料配比,將步驟1)備好的銀粉和石墨加入到步驟3)得到的有機載體中攪拌均勻;
5)使用三輥研磨機軋制,直至細度小于10μm為止;
6)真空脫氣后即得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用銀漿。
與丙烯酸樹脂調制的銀漿相比,本發明提供的銀漿由于使用的是熱固性的環氧樹脂體系,在保持電性能良好的基礎上剪切強度能達到6-8MPa,是丙烯酸樹脂銀漿的3-4倍,并且具有更優的熱穩定性;其制備工藝在常規的低粘度銀漿的制備工藝基礎上增加了軋制工藝,這樣更有利于打開團聚的銀粉,提高填料在有機載體中的分散性,使銀漿更加細膩,同時縮短了銀漿的攪拌分散時間,提高了銀漿的生產效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提供的高分子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用銀漿由銀粉、樹脂、固化劑、溶劑和助劑組成的,其配方組成為銀粉45-60%,鱗片狀石墨粉0.1-5%,樹脂:3-7%,固化劑4-8%,溶劑:25-40%,助劑0.5-5%,上述原料中銀粉是70-90%平均粒徑為1.0-5.0μm的片狀銀粉和10-30%平均粒徑為0.1-1.0μm的微晶銀粉,樹脂為縮水甘油醚型環氧樹脂、縮水甘油酯型環氧樹脂、PVB(聚乙烯醇縮丁醛)、中的一種或幾種,固化劑為聚氨酯類中的一種或幾種;溶劑為碳酸二甲酯、丁二酸二乙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二乙二醇乙醚醋酸酯等酯類溶劑的一種或幾種,助劑為觸變劑、防沉劑、偶聯劑中的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未經西北稀有金屬材料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058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