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御風箏及其飛行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059654.1 | 申請日: | 2014-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68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周振文 |
| 主分類號: | B64C31/06 | 分類號: | B64C3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102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箏 及其 飛行 方法 | ||
1.御風箏,包括風箏、牽引線,所述的御風箏其特征在于:御風箏包括上升力面(100)、下升力面(102)、右下拉線(105)、左下拉線(106)、充氣保護柱(108),重心調節裝置,駕御梁駕御裝置,吊鉤(600)、牽引線系統(111);御風箏設置上下兩層升力面,上升力面(100)的兩端分別與下升力面(102)的兩端重疊或連接,下升力面(102)采用中間下凹,兩端上翹,弧狀曲面形式左右對稱布置,呈V型機翼結構,具有較大的上反角,下升力面(102)的下面設置一個救生艇(107),救生艇(107)的船艙中部為風箏飛行員設置一個充氣座椅(200),氣座椅(200)設置一套重心調節裝置,右下拉線(105)右端連接于下主氣囊及其支氣囊(104)的右側,右下拉線(105)左端與救生艇(107)的船頭右側連接,左下拉線(106)的左端連接于下主氣囊及其支氣囊(104)的左側,左下拉線(106)的右端與救生艇的船頭左側連接,下升力面(102)的中部開一個窗口以便安裝充氣座椅(200),并且與充氣座椅(200)連接;救生艇(107)船艙后部豎立一個充氣保護柱(108),上提線(109)下端連接于吊鉤(600)上端,下提線(110)前端連接于吊鉤(600)上端,下提線(110)后端連接于下升力面(102)的中部或者為風箏飛行員所控制,吊鉤(600)通過鐵錨牽引線尾環(704)或者轉向雙滑輪(802)或者無人船牽引線尾環(907)與牽引線系統(111)連接,牽引線系統(111)有如下三種形式:鐵錨牽引線裝置,傘錨牽引線裝置,無人船牽引線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御風箏其特征在于:重心調節裝置包括:多層氣囊靠背墊(301)、多層氣囊墩(302),多層氣囊靠背墊(301)放置在充氣座椅(200)的靠背上,多層氣囊墩(302)設置在充氣座椅(200)的前面,多層氣囊靠背墊(301)、多層氣囊墩(302)有多層互相獨立的氣囊,這些氣囊全部充滿空氣時,風箏飛行員坐在充氣座椅(200)時的重心向前移,這些氣囊全部排空時,風箏飛行員重心向后移,風箏飛行員重心位置取決于多層氣囊靠背墊(301)、多層氣囊墩(302)充滿氣囊的數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御風箏其特征在于:駕御梁駕御裝置,包括:右駕御梁(400)、左駕御梁(401)、右后端拉線(402)、右前端拉線(403)、左后端拉線(404)、左前端拉線(405)、右中拉線(406)、左中拉線(407);右駕御梁(400)的后端通過右后端拉線(402)與上升力面(100)的后緣右側連接,?右前端拉線(403)的下端連接在右駕御梁(400)的前端,右前端拉線(403)的上端與上升力面(100)的前緣右側連接,右駕御梁(400)的中部通過右中拉線(406)與充氣座椅(200)、救生艇(107)右側連接,充氣座椅(200)固定在救生艇(107)船艙里,左駕御梁(401)的后端通過左后端拉線(404)與上升力面(100)的后緣左側連接,?左前端拉線(405)的下端連接在左駕御梁(401)的前端,左前端拉線(405)的上端與上升力面(100)的前緣左側連接,左駕御梁(401)的中部通過左中拉線(407)與充氣座椅(200)、救生艇(107)左側連接,右駕御梁(400)、左駕御梁(401)呈彎曲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御風箏其特征在于:鐵錨牽引線裝置,包括鐵錨(700)、鐵錨牽引線(703),鐵錨牽引線(703)的下端連接于鐵錨(700)且錨固在海底,鐵錨牽引線(703)尾端設置鐵錨牽引線尾環(704),海面上設置兩套以上鐵錨牽引線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周振文,未經周振文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965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