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內(nèi)調(diào)式恒微阻力止回閥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059609.6 | 申請日: | 2014-0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56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魏伯卿 | 申請(專利權)人: | 魏伯卿 |
| 主分類號: | F16K15/03 | 分類號: | F16K15/03;F16F15/2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4408 浙江省嘉興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diào)式 阻力 止回閥 | ||
1.內(nèi)調(diào)式恒微阻力止回閥,包括由一閥板轉(zhuǎn)軸(6)和閥板連接塊(14)連接安裝在閥體(3)內(nèi)的能與閥板進口密封圈(4)密封并在閥體(3)內(nèi)旋轉(zhuǎn)開啟與關閉的閥板(5)、和與閥板連接塊(14)遠離閥板(5)一側(cè)相連的閥板配重平衡裝置,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和閥板(5)之間的閥板連接塊(14)中央為閥板轉(zhuǎn)軸(6);其特征在于:?水平安裝的止回閥其閥板配重平衡裝置有五種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其垂直閥板(5)面的截面為不對稱扇形的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由主平衡塊和副平衡塊組成的B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由一弧形滑道和一重力塊組成的C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其垂直閥板(5)面的截面為香蕉弧形的D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由固定平衡塊和移動平衡塊組成的E結構;垂直安裝的止回閥其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結構與水平安裝的止回閥其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結構相同,但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配重重量不同;
水平安裝的止回閥其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五種結構:
(1)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包括一塊垂直閥板(5)面的截面為不對稱扇形的A結構平衡塊,A結構平衡塊(7)安裝在閥板連接塊(14)遠離閥板(5)一端,A結構平衡塊(7)面向閥進口(2)一側(cè)的側(cè)面與閥板(5)平面組成的夾角α,比A結構平衡塊(7)面向閥出口(11)一側(cè)的側(cè)面與閥板(5)平面組成的夾角β小3°~15°,且0°≤α≤20°,?3°≤β≤35°,使閥板(5)在垂直狀態(tài)即閥板(5)與閥板進口密封圈(4)相密封狀態(tài)時,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扇形區(qū)向閥出口(11)一側(cè)的重力略大于向閥進口(2)一側(cè)的重力,從而使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能有一個較小的力將閥板(5)壓向閥板進口密封圈(4),并形成一定的密封性;另外還有兩種其他結構,一是α=0°,β=0°,但這個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重心在閥板(5)平面偏向閥出口(11)一側(cè)2mm~100mm,二是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靠近閥板連接塊(14)一端比遠離閥板連接塊(14)一端大的倒扇形結構,且同樣符合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重心在閥板(5)平面偏向閥出口(11)一側(cè)2mm~100mm;當閥板(5)被閥進口(2)的氣壓力或液壓力頂開一定的角度時,閥板(5)與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形成杠桿作用,但這個杠桿作用沒有達到平衡,而是仍有一個較小的能使閥板(5)回復到關閉狀態(tài)的杠桿作用力,因為這個回復作用的杠桿作用力遠小于閥板(5)開啟過程中閥板(5)產(chǎn)生的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因此,這種止回閥非常節(jié)能;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止回閥閥體(3)結構改動較小,只有將閥板(5)上側(cè)的空間加大,從而使A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具有能隨閥板(5)的開啟和關閉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0°~90°的空間,同時止回閥的上法蘭(10)也有30mm~200?mm的上移;進口法蘭(1)和出口法蘭(12)的間距及其同軸性不變;
(2)B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包括一塊主平衡塊和一塊副平衡塊組成B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B結構主平衡塊(15)和B結構副平衡塊(16)同安裝在閥板連接塊(14)遠離閥板(5)一端,B結構主平衡塊(15)安裝在面向閥進口(2)一側(cè),B結構副平衡塊(16)安裝在面向閥出口(11)一側(cè),B結構主平衡塊(15)與閥板連接塊(14)固定連接,B結構副平衡塊(16)通過一個B結構副平衡塊轉(zhuǎn)軸(17)與閥板連接塊(14)連接,B結構副平衡塊(16)可以繞B結構副平衡塊轉(zhuǎn)軸(17)做一個小角度?的旋轉(zhuǎn),2°≤?≤15°,即從貼合在B結構主平衡塊(15)的位置順時針旋轉(zhuǎn)一個?的角度后,被安裝在閥板連接塊(14)靠近閥出口(11)側(cè)面的B結構副平衡塊擋板(18)擋住而停止;當閥板(5)處于垂直狀態(tài)即閥板(5)處于關閉狀態(tài)時,B結構主平衡塊(15)和B結構副平衡塊(16),位于閥板(5)的正上側(cè),且B結構副平衡塊(16)靠近B結構副平衡塊轉(zhuǎn)軸(17)部位貼靠在B結構副平衡塊擋板(18)位置,即此時B結構副平衡塊(16)與B結構主平衡塊(15)分離一個最大的角度:2°~15°;當閥板(5)開啟時,隨著閥板(5)繞閥板轉(zhuǎn)軸(6)逆時針旋轉(zhuǎn)角度的增加,隨著閥板(5)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的同時,B結構主平衡塊(15)和B結構副平衡塊(16)繞閥板轉(zhuǎn)軸(6)做與閥板(5)相同角速度的逆時針旋轉(zhuǎn),而且當閥板(5)繞閥板轉(zhuǎn)軸(6)逆時針旋轉(zhuǎn)角度達到B結構副平衡塊(16)與B結構主平衡塊(15)分離的最大角度時,即B結構副平衡塊(16)的重心點越過閥板轉(zhuǎn)軸(6)中心點的垂直線時,B結構副平衡塊(16)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做逆時針旋轉(zhuǎn)到與B結構主平衡塊(15)重合的位置,然后再與B結構主平衡塊(15)一起隨閥板(5)繞閥板轉(zhuǎn)軸(6)做同角速度的逆時針旋轉(zhuǎn),直到閥板(5)開啟到最大的開啟角度;閥板(5)關閉過程中,當開啟到最大位置的閥板(5)逐步關閉時,閥板(5)做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B結構主平衡塊(15)和B結構副平衡塊(16)繞閥板轉(zhuǎn)軸(6)做與閥板(5)同角速度旋轉(zhuǎn),當B結構副平衡塊(16)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到B結構副平衡塊(16)的重心點越過閥板轉(zhuǎn)軸(6)中心點的垂直線時,B結構副平衡塊(16)在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同時,在重力作用下立刻繞B結構副平衡塊轉(zhuǎn)軸(17)旋轉(zhuǎn)到被B結構副平衡塊擋板(18)擋住,然后繼續(xù)隨閥板(5)的順時針旋轉(zhuǎn)而一起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直到閥板(5)完全關閉;當閥板(5)在垂直狀態(tài)即閥板(5)與閥板進口密封圈(4)相密封狀態(tài)時,B結構主平衡塊(15)在垂直閥板(5)的正上方,而B結構副平衡塊(16)則與B結構主平衡塊(15)成一個最大的2°~15°角度向閥出口(11)方向傾斜,此時B結構主平衡塊(15)和B結構副平衡塊(16)形成向閥出口(11)一側(cè)的重力略大于向閥進口(2)一側(cè)的重力,從而使B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能有一個較小的力將閥板(5)壓向閥板進口密封圈(4),并形成一定的密封性;當閥板(5)被閥進口(2)的氣壓力或液壓力頂開一定的角度時,閥板(5)與B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形成杠桿作用,但這個杠桿作用沒有達到平衡,而是仍有一個較小的能使閥板(5)回復到關閉狀態(tài)的杠桿作用力,因為這個回復作用的杠桿作用力遠小于閥板(5)開啟過程中閥板(5)產(chǎn)生的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因此,這種止回閥非常節(jié)能;B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止回閥閥體(3)結構改動較小,只有將閥板(5)上側(cè)的空間加大,從而使B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具有能隨閥板(5)的開啟和關閉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0°~90°的空間,同時止回閥的上法蘭(10)也有30mm~200?mm的上移;進口法蘭(1)和出口法蘭(12)的間距及其同軸性不變;
(3)C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包括一條C結構弧形滑道(21)、一塊C結構重力塊(20)和一根推拉桿(19),C結構弧形滑道(21)固定安裝在閥板連接塊(14)遠離閥板(5)一端,C結構弧形滑道(21)與閥板連接塊(14)的連接區(qū)段垂直于閥板連接塊(14),C結構弧形滑道(21)上段的弧形朝向閥出口(11)彎曲,C結構弧形滑道(21)中間有一條滑道,C結構重力塊(20)的中央偏上的位置穿過一根C結構重力塊支承軸(22),支承軸可以在重力塊內(nèi)旋轉(zhuǎn)以使重力塊在弧形滑道移動過程中保持重力塊的自然下垂狀態(tài),C結構重力塊支承軸(22)的兩端卡在C結構弧形滑道(21)上可以順弧形滑道移動,C結構重力塊支承軸(22)穿過C結構弧形滑道(21)后的兩端頭各連接有一根推拉桿(19),兩根推拉桿(19)的另一端連接在閥進口(2)段上方C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旋轉(zhuǎn)活動區(qū)域中段兩側(cè),與閥板轉(zhuǎn)軸(6)在同一水平位置但距離閥板轉(zhuǎn)軸(6)為30mm~500?mm的位置,兩根推拉桿(19)的兩端連接處均為軸連接,且均能繞連接軸旋轉(zhuǎn);當閥板(5)逐步開啟并繞閥板轉(zhuǎn)軸(6)做逆時針旋轉(zhuǎn)時,帶動與閥板(5)通過閥板連接塊(14)固定相連的C結構弧形滑道(21)做同角速度旋轉(zhuǎn),由于兩根推拉桿(19)的作用,在C結構弧形滑道(21)做同角速度旋轉(zhuǎn)的同時,兩根推拉桿(19)將C結構重力塊(20)推向C結構弧形滑道(21)遠離閥板連接塊(14)方向移動,從而不斷地增加C結構重力塊(20)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但隨著閥板(5)開啟做逆時針旋轉(zhuǎn)角度的增加,閥板(5)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也不斷增大,使不斷增加的C結構重力塊(20)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始終略小于不斷增大的閥板(5)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從而使閥板(5)始終在任何開啟狀態(tài)下都有一個較小的能使閥板(5)處于回復到關閉狀態(tài)位置的作用力;因為這個回復作用的杠桿作用力遠小于閥板(5)開啟過程中閥板(5)產(chǎn)生的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因此,這種止回閥非常節(jié)能;C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止回閥閥體(3)結構改動較小,只有將閥板(5)上側(cè)的空間加大,從而使C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具有能隨閥板(5)的開啟和關閉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0°~90°的空間,同時止回閥的上法蘭(10)也有30mm~200?mm的上移;進口法蘭(1)和出口法蘭(12)的間距及其同軸性不變;
(4)D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包括一塊垂直閥板(5)面的截面為香蕉弧形的D結構弧形平衡塊(23),D結構弧形平衡塊(23)安裝在閥板連接塊(14)遠離閥板(5)一端,D結構弧形平衡塊(23)朝向閥出口(11)有一個香蕉弧形彎曲,使在閥板(5)垂直狀態(tài)即閥板(5)與閥板進口密封圈(4)相密封狀態(tài)時,D結構弧形平衡塊(23)的重心移離閥板(5)中心軸線,向閥出口(11)偏移5?mm?~50mm,從而使閥板(5)在垂直狀態(tài)即閥板(5)與閥板進口密封圈(4)相密封狀態(tài)時,能有一個較小的力將閥板(5)壓向閥板進口密封圈(4),并形成一定的密封性;當閥板(5)被閥進口(2)的氣壓力或液壓力頂開一定的角度時,閥板(5)與D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形成杠桿作用,但這個杠桿作用沒有達到平衡,而是仍有一個較小的能使閥板(5)回復到關閉狀態(tài)的杠桿作用力,因為這個回復作用的杠桿作用力遠小于閥板(5)開啟過程中閥板(5)產(chǎn)生的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因此,這種止回閥非常節(jié)能;D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止回閥閥體(3)結構改動較小,只有將閥板(5)上側(cè)的空間加大,從而使D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具有能隨閥板(5)的開啟和關閉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0°~90°的空間,同時止回閥的上法蘭(10)也有30mm~200?mm的上移;進口法蘭(1)和出口法蘭(12)的間距及其同軸性不變;
(5)E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包括一塊E結構固定平衡塊(24)、一塊E結構移動平衡塊(25)和一塊E結構斜滑板(26),E結構固定平衡塊(24)安裝在閥板連接塊(14)遠離閥板(5)一端,并且與閥板(5)面平行,在E結構固定平衡塊(24)靠近閥出口(11)一側(cè)安裝有一塊E結構斜滑板(26),E結構斜滑板(26)的下端與閥板連接塊(14)固定連接,上端有一彎板與E結構固定平衡塊(24)的上端固定相連,E結構斜滑板(26)與E結構固定平衡塊(24)成一夾角δ,?3°≤δ≤25°,E結構移動平衡塊(25)內(nèi)有一條與E結構斜滑板(26)寬度和厚度相匹配的帶狀孔,這個帶狀孔套裝在E結構斜滑板(26)上且可以在E結構斜滑板(26)上滑動,E結構移動平衡塊(25)一側(cè)有多個螺絲孔,擰上螺絲頂在E結構斜滑板(26)上固定住E結構移動平衡塊(25);調(diào)節(jié)E結構移動平衡塊(25)在E結構斜滑板(26)上的位置并擰上螺絲頂在E結構斜滑板(26)上固定住,使E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略小于閥板(5)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從而使閥板(5)在任何開啟狀態(tài)都具有一個能使閥板(5)回復到關閉狀態(tài)的杠桿作用力,因為這個回復作用的杠桿作用力遠小于閥板(5)開啟過程中閥板(5)產(chǎn)生的相對于閥板轉(zhuǎn)軸(6)的杠桿作用力,因此,這種止回閥非常節(jié)能;E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的止回閥閥體(3)結構改動較小,只有將閥板(5)上側(cè)的空間加大,從而使E結構閥板配重平衡裝置具有能隨閥板(5)的開啟和關閉繞閥板轉(zhuǎn)軸(6)旋轉(zhuǎn)0°~90°的空間,同時止回閥的上法蘭(10)也有30mm~200?mm的上移;進口法蘭(1)和出口法蘭(12)的間距及其同軸性不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nèi)調(diào)式恒微阻力止回閥,其特征在于:在現(xiàn)有止回閥的結構上,只給閥板(5)增加了一個可以自動調(diào)節(jié)的配重裝置,所以除了給閥體(3)增加一個閥板(5)配重裝置活動的空間外,不需要做其他的設計修改,包括止回閥的安裝法蘭間距不變,這樣便于給現(xiàn)有的止回閥更換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魏伯卿,未經(jīng)魏伯卿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9609.6/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