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枯朽樹樁-樹苗復合體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057790.7 | 申請日: | 2014-0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27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林平;何克勤;胡能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平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31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枯朽 樹樁 樹苗 復合體 | ||
?
技術領域
一種枯朽樹樁—樹苗復合體,?涉及園林生產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在采伐過的樹樁窟洞內栽植樹木形成的復合體。
背景技術
在許多城市和鄉村,人們常常可以看到地面上有一些樹木被采伐留下的樹樁,其外部的輪廓尚在,但是其中心的木質部已經被自然風化腐朽,并形成了窟洞。這些樹樁留之影響景觀的美感,除去又要花費相當大的費用,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各地現有的枯朽樹樁,提出一種在樹樁的窟洞內直接栽植樹木從而形成一種枯朽樹樁—樹苗復合體,使樹苗在樹樁上生長的構造。
發明的構造是這樣的:
1.一種枯朽樹樁—樹苗復合體,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樹樁、樹坑、樹苗和土壤;其中,樹坑處于樹樁的中間木質部內,樹坑深見樹樁下的土壤,樹苗定植于樹坑內,樹坑內填有定根的土壤。
在這種復合體中栽培的樹苗,成活后,根系向下生長,扎入原樹樁下面的土壤中。隨著樹苗的逐漸長大,樹樁也逐漸腐爛分解,其中的有機物質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變成土壤有機質,培肥土壤;其中的礦質營養則被分解礦化,成為供樹苗生長的營養物質,促進樹苗生長。
發明的有益效果:
1.?增加景觀的趣味:在樹樁窟洞內植樹,將枯朽成孔洞的樹樁變成為一個天然的“花盆”,使得死氣沉沉的樹樁變得生氣盎然,給人以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生機的感覺,提高景觀的趣味。
變廢為寶:樹樁和樹根是樹木采伐后的殘體,其內部攜帶著植物從大自然中富集的各種有機和無機的營養物質,如果采用人工或機械挖除,這些物質往往被當做垃圾來處理。采用發明的方法,在樹樁窟洞內栽樹,原先的“垃圾”立即變為樹苗未來寶貴的有機肥料。隨著樹樁內木質的逐漸腐朽,有機物質和礦質營養不斷被分解出來,加入到土壤中去,成為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的有益成分,有利于樹苗的生長。
費用低廉:腐朽的樹樁和樹根,如果采用人工或機械挖除,要耗費較多的資金,還要對挖出的坑進行填埋,還要處理挖出的樹根、樹樁等垃圾,而且越大的樹樁處理起來約麻煩,費用越大。采用發明的方法,腐朽的樹樁樹根就地利用,只要在腐朽的樹樁內挖出一個坑,即可在其內填土植樹,方法簡單,費用低廉。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枯朽樹樁—樹苗復合體截面示意圖。
圖中:1為樹樁;2為樹坑;3為土壤;4為樹苗。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明的構造,下面結合附圖和2個實施方式對發明加以陳述。
一種枯朽樹樁—南山棗復合體。在某單位職工健身場內有2個木質部中間部位嚴重腐朽,并已形成向下通地的樹樁1窟洞,樹樁1的直徑約為60cm,其內部的窟洞直徑為28cm。為了在健身場形成樹蔭,有利于大家健身,決定在樹樁1窟洞內栽植南山棗樹苗4。
操作步驟:
①挖坑:在閥后樹樁1的窟洞內向下、向四周開挖,向下挖至土壤3,向四周挖掉部分枯木,開車直徑25cm的樹坑2;
?②粉碎朽木:將挖出的朽木拍打粉碎;
③選苗:選用株高30cm的南山棗樹苗4;
④下苗:將樹苗4放入樹坑2內;
⑤填土掩埋:向樹坑2內填土,掩埋樹根,一層土,一層碎腐木屑,按緊壓實,培土至樹樁1的原平面;
⑥澆水:填土滿坑前向坑內澆透水;
復合體的構造:
它包括樹樁1、樹坑2、南山棗樹苗4和土壤3;其中,樹坑2處于樹樁1的中間木質部內,樹坑2深見樹樁下的土壤3,樹苗4定植于樹坑內2,樹坑2內填有定根的土壤3。
一種枯朽樹樁—喜樹復合體。在某單位園內有一個枯朽的樹樁1,其中間木質部已朽化為孔洞,樹樁1的直徑約為80cm。結合樹樁1周圍的景觀特點,決定在樹樁1窟洞內栽植喜樹。
操作步驟:
①挖坑:在閥后樹樁1的窟洞內向下、向四周開挖,向下挖至土壤3,向四周挖掉部分枯木,開車直徑23cm的“樹坑2”;
②粉碎朽木:將挖出的朽木拍打粉碎;
③選苗:選用株高50cm的喜樹樹苗4;
④下苗:將樹苗4放入樹坑2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平,未經林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779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