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胺類廢氣的處理方法及裝置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56661.6 | 申請日: | 2014-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527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1-04 |
| 發明(設計)人: | 徐炎華;于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工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5 | 分類號: | B01D53/75;B01D53/5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濤,傅婷婷 |
| 地址: | 211816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廢氣 處理 方法 裝置 系統 | ||
1.一種有機胺類廢氣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利用有機酸溶液對有機胺類廢氣進行吸收處理;
B.吸收處理后的廢氣與氧氣或空氣后混合配氣后進入反應器;
C.反應器與能量發生器相連,由能量發生器在反應器中產生高能場,使污染物化學鍵發生斷裂,同時能夠激發空氣產生大量·O、·OH以及O3,實現間接氧化污染物分子;
D.上一步處理后的廢氣進入深度氧化裝置進一步被氧化降解后排出;所述的深度氧化裝置的填料為金屬改性的炭基多孔填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機酸溶液為醋酸、乙二酸或丁烷四羧酸水溶液,濃度為1%~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混合氧氣的量為廢氣總量的5~20%(V/V)。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C所述的能量發生器為外置式能量發生器的功率連續可調,功率范圍為1~3kw。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D所述的金屬改性的炭基多孔填料為Fe、Mn、Cu、Pt或Co改性的炭基多孔填料;改性方法為:將活性炭浸漬于上述Fe、Mn、Cu、Pt或Co的可溶性鹽溶液40~60h,取出后烘干,在氮氣保護下于馬弗爐中450~550℃焙燒制得,Fe、Mn、Cu、Pt或Co的可溶性鹽溶液的質量百分濃度為10~15%。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意項所述的有機胺類廢氣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的裝置處理方法的系統包括:風機(1)、加藥箱(3)、液封緩沖罐(4)、排液口(5)、汽水分離器(6)、配氣瓶(7)、能量發生器(8)、反應器(9)、氣體流量計(10)、干燥器(11)、深度氧化床(12)以及連接上述各裝置的管道;其中風機(1)出風口通過廢氣管道(2)與廢氣液封緩沖罐(4)相連,廢氣管道(2)一端浸沒在廢氣液封緩沖罐(4)的液面之下,廢氣液封緩沖罐(4)頂部設有出氣管道與汽水分離器(6)連接,汽水分離器(6)與配氣瓶(7)管道連接,汽水分離器(6)與配氣瓶(7)設有管道連接反應器(9)的進氣口,反應器(9)與能量發生器(8)相連,在反應器(9)的內膽產生高能場;反應器(9)通過設有氣體流量計(10)的管道與干燥器(11)相連,干燥器(11)的出氣口與深度氧化床(12)相連。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意項所述的有機胺類廢氣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驟:
A.廢氣經風機(1)進入液封緩沖罐(4)進行吸收處理;
B.吸收處理后的廢氣經汽水分離器(6)汽水分離后通過配氣瓶(7)進行混合配氣,配氣后的混合氣體后進入反應器(9);
C.混合氣體進入反應器(9)后打開能量發生器(8),調節功率1~3kw進行反應,通過氣體流量器(10)調節流量,具體為2.5~25m3/h,保證氣體在反應器中有一定的停留時間;
D.處理后的廢氣經干燥器(11)干燥后進入深度氧化床(12)經進一步降解后排出。
8.一種應用于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胺類廢氣處理方法的裝置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風機(1)、加藥箱(3)、液封緩沖罐(4)、排液口(5)、汽水分離器(6)、配氣瓶(7)、能量發生器(8)、反應器(9)、氣體流量計(10)、干燥器(11)、深度氧化床(12)以及連接上述各裝置的管道;其中風機(1)出風口通過廢氣管道(2)與廢氣液封緩沖罐(4)相連,廢氣管道(2)一端浸沒在廢氣液封緩沖罐(4)的液面之下,廢氣液封緩沖罐(4)頂部設有出氣管道與汽水分離器(6)連接,汽水分離器(6)與配氣瓶(7)管道連接,汽水分離器(6)與配氣瓶(7)設有管道連接反應器(9)的進氣口,反應器(9)與能量發生器(8)相連,在反應器(9)的內膽產生高能場;反應器(9)通過設有氣體流量計(10)的管道與干燥器(11)相連,干燥器(11)的出氣口與深度氧化床(12)相連。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器(9)為雙層結構,外壁為金屬網,內膽為兩端敞口的反應腔體,中間貫穿與能量發生器(8)相連的次針狀金屬線。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裝置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應器(9)內膽為陶瓷或剛玉腔體,有效長度為20~200c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工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工業大學;南京工大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666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