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植物與AM真菌共生的雙向培養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55399.3 | 申請日: | 2014-0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754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25 |
| 發明(設計)人: | 盛敏;唐明;陳輝;王春燕;楊保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04 | 分類號: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李炳輝 |
| 地址: | 712100 陜西省咸***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植物 am 真菌 共生 雙向 培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的培養盒,具體是植物與AM真菌共生的雙向培養盒,屬于真菌基礎研究領域。
背景技術
受叢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AM)真菌共生特性的制約,長期以來難以在透明直觀的條件下對其進行研究,導致針對AM真菌菌絲結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嚴重滯后。近年來,利用發根農桿菌(Agrobacterium?rhizogenes)誘導植物根系產生毛狀根,并在此基礎上成功建立了離體根雙重培養技術(王晶晶等,2010;?Kastell?et?al.,?2013)。該技術可實現在培養皿中原位觀察AM真菌的形態發育及其生理生化特性,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研究AM真菌菌絲生理生化特性的一種有效方法。然而,該方法受培養皿空間以及營養條件的限制尚不能培養整株植物,即不能在植物地上部分及光合作用參與的情況下對AM真菌進行研究,只能在培養基中加入蔗糖來代替光合作用,從而限制了該技術在一些研究中的應用,如研究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在真菌與植物地上部分之間的相互傳遞等。因而,發明一種既適合植物生長也適合AM真菌生長的培養容器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尚沒有一種理想的培養容器可供使用。
發明內容
??為實現對整株植物與AM真菌的雙重培養,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植物與AM真菌共生的雙向培養盒。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在儲液池內盛有營養液,儲液池上部前后壁之間連接支板,支板上鋪放吸液紙,吸液紙上放置菌絲濾膜,吸液紙兩端延長垂直浸入營養液中,支板中間上部設有植物生長室,植物生長室兩側的U形隔板外分別設置菌根室,兩個菌根室外側分別設置換液口,植物生長室內放置培養基質,植物生長室與兩個菌根室底部相通、其頂端分別用透氣封口膜密封。
本發明利用吸液紙使營養液自動進入菌根室和植物生長室,植物生長室中的植物根系沿菌絲濾膜生長進入菌根室,待根系進入菌根室后將表面消毒的AM真菌孢子接種于根系表面,定期在體式顯微鏡下觀察AM真菌,即可實現在透明直觀的條件下觀察AM真菌菌絲特性及其與宿主植物根系共生結構的形成過程,研究有植物光合作用及地上部分參與情況下的AM真菌生理生化特性。本發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同時實現了對AM真菌和整株植物的雙重培養,為深入研究AM真菌與植物相互關系以及對植物的作用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視結構剖面示意圖。
附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附圖1半覆膜的俯視圖。
附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附圖1沿A-A向的剖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植物生長室1,U形隔板2,培養基質3,菌絲濾膜4,菌根室5,吸液紙6,儲液池7,營養液8,支板9,透氣封口膜10,換液口1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在規格為36×10×10~20cm儲液池(7)內盛有營養液(8),儲液池(7)上部前后壁之間連接支板(9),支板(9)上鋪放吸液紙(6),吸液紙(6)上放置菌絲濾膜(4),吸液紙(6)兩端延長垂直浸入營養液(8)中,支板(9)中間上部設有10×10×20~30cm的植物生長室(1),植物生長室(1)兩側的U形隔板(2)外分別設置10×10×3~5cm的菌根室(5),兩個菌根室(5)外側分別設置換液口(11),植物生長室(1)內放置石英砂作為培養基質(3),植物生長室(1)與兩個菌根室(5)底部相通、其頂端分別用透氣封口膜(10)密封。
本發明使用時通過向儲液池內增添營養液使營養液面與支板的距離始終保持在3~10cm,高壓濕熱(121℃)滅菌20min,取出冷卻后將表面消毒的植物種子置于培養基質中,然后將該培養盒放入人工氣候箱(溫度為20~25℃,光照時間12~14?h·d-1)中培養;培養時根據植物生長狀況,每3~7?d在無菌條件下打開封口膜,通過換液口用移液槍將儲液池中的營養液吸干,然后重新加入新的營養液,以保證植物良好生長;待植物根系沿菌絲濾膜生長進入菌根室時,將表面消毒的AM真菌孢子接種于根系表面;由于菌根室無培養基質且封口膜透明,故可在顯微鏡下直接觀察AM真菌孢子的萌發、侵染以及孢子的形成過程等,從而輕松實現在透明直觀的條件下觀察研究AM真菌,為深入研究AM真菌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培養容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未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53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元器件內置基板的制造方法及使用該制造方法的元器件內置基板
- 下一篇:新型扳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