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54408.7 | 申請日: | 2014-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14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8 |
| 發明(設計)人: | 黃世文;劉連盟;王玲;李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稻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N59/20 | 分類號: | A01N59/20;A01P3/00;A01N43/653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吳秉中 |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三唑酮 氧化亞銅 農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復配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
背景技術
同一時期、作物同一部位往往會被多種病原真菌、細菌侵染,引起多種病害。如水稻分蘗后期往往會葉部往往會同時發生水稻葉瘟和水稻白葉枯病,水稻穗期穗部會發生水稻穗頸瘟、水稻細菌性谷枯和水稻穗腐病等病害,這些病害是由多種真菌、細菌病原物侵染引起。這些同一時期或(和)同一部位發生的病害有可能通過開發復配農藥的方法解決,即減少成本、提高藥效,又可以防止農民自己混配引起藥害和藥效下降。
三唑酮(Triadimefon),又名粉銹寧,其化學名稱為1-(4-氯苯氧基)-3,3一二甲基-1-(1H-1,2,4-三唑-l-基)-α-丁酮,是第一種廣泛應用的三唑類殺菌劑。該殺菌劑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持效期長、內吸性強的優點,同時具有預防、治療、鏟除、熏蒸作用。其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病菌麥角甾醇的合成,從而抑制菌絲生長和孢子形成。其作用機制決定了其對真菌類病害效果好,但對細菌類病害效果極差。
氧化亞銅(Copper(I)?oxide)為銅一價氧化產物,是無機銅類殺菌劑。其作用機制為,在植株表面酸性環境條件下被歧化成二價銅離子,得以釋放的銅離子與真菌或細菌體內蛋白質中的-SH、-N2H、-COOH、-OH等基團起作用,導致病菌死亡。氧化亞銅兼具保護和治療作用,廣泛用于果樹、蔬菜、花卉和水稻等作物的真菌性和細菌性病害。和其它無機銅類殺菌劑相比,氧化亞銅具有銅離子有效含量高,對作物相對安全的優點。和其它無機銅類殺菌劑相似,其對多數細菌類病害特效,但對真菌類病害效果有限。和多數無機銅類殺菌劑一樣,持效期較短也是其重要缺陷。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三唑酮和氧化亞銅,所述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重量比為1:10~10:1。
所述的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重量比為1:9~9:1。
所述的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重量比為1:4~1:1。
所述的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重量比為1:1~9:1。
所述的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重量比為1:4~2:3。
所述的一種含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復配農藥,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唑酮和氧化亞銅的重量比為3:2~4:1。
本發明通過三唑酮和氧化亞銅復配可顯著擴大殺菌譜,從而達到一噴多防或一噴多治的效果,從而節約人力和農藥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由于三唑酮和氧化亞銅作用機制不同,兩種農藥復配后藥效可產生增效作用,可顯著提高防治效果,并降低抗藥性產生的風險。另外,通過復配后內吸性強的三唑酮與內吸性弱、持效期短的氧化亞銅復配可以改善藥劑的性能提高防效和持效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試驗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試驗例1:三唑酮和氧化亞銅復配對水稻穗腐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
1.1藥劑配制
1.1.1試驗藥劑?
95%三唑酮原藥由江蘇建農化工有限公司生產。
99%氧化亞銅由上海譜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1.2藥劑配制方法
三唑酮和氧化亞銅原藥分別加入無菌水中并加入少量表面活性劑,經超聲波處理,配制成懸浮液,并利用無菌水分別稀釋成200mg/ml母液。根據混配目的設置多組藥劑配比,1:9,1:4,3:7,2:3,1:1,3:2,7:3,4:1,9:1,各配比均為兩種藥劑有效成分的質量比。
1.2試驗菌株
水稻穗腐病病原菌菌株:層出鐮刀菌Fusarium?proliferatum?FP1、澳大利亞平臍蠕孢菌Bipolaris?australiensis?BA1、新月彎孢菌Curvularia?lunata?CL1和細交鏈孢菌?Alternaria?tenuis?AT1。
1.3?試驗方法
葉枯唑和咪鮮胺復配對水稻穗腐病的室內毒力測定采用菌絲生長抑制法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稻研究所,未經中國水稻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440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林蛙皮凍干粉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光伏組件安裝支架及太陽能路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