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復合式脫模裝置及脫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54256.0 | 申請日: | 2014-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02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龐亮;錢道光;韋峰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科達機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8B13/06 | 分類號: | B28B13/06 |
| 代理公司: | 馬鞍山市金橋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唐宗才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鞍***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復合 脫模 裝置 方法 | ||
1.復合式脫模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小增壓器、過渡板、閥塊、接頭、螺堵、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一插裝閥、第二插裝閥和三個法蘭夾,所述的小增壓器通過過渡板與閥塊相連,第一電磁閥、第二電磁閥、第一插裝閥和第二插裝閥固定設置在閥塊上,第一電磁閥用于控制第一插裝閥,第二電磁閥用于控制第二插裝閥,螺堵為閥塊的工藝堵頭、固定設置在閥塊上,接頭通過外部油管與外部油箱相連,用于插裝閥的控制油路、電磁閥用于控制插裝閥的動作,三個法蘭夾固定設置在閥塊上、用于聯接外部油管。
2.復合式脫模方法,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步:安裝復合式脫模裝置,接頭與進油膠管I接通,進油膠管II與法蘭夾相連通,控制膠管I與控制膠管II分別與法蘭夾和電磁閥相連接,實現脫模油缸與復合式脫模裝置相連,模具中框與浮動框聯接在一起;
第二步:小增壓脫模,第一電磁閥YV1通電、電磁閥YV2通電,油口N通壓力油,油口M通油箱,壓力油通過第一插裝閥,進入小增壓器的無桿腔,推動小增壓器運動,第二插裝閥關閉(起到單向作用,使增壓器有桿腔的壓力油不能通過第二插裝閥),小增壓器的有桿腔油液進入脫模油缸無桿腔L,因小增壓器無桿腔面積大,有桿腔面積小,根據力平衡原理,小增壓器無桿腔壓力會變大,即脫模油缸無桿腔L壓力增高,實現脫模力增大,脫模油缸有桿腔油液通過油口M排油,實現增壓脫模;
第三步:常壓脫模,增壓脫模結束后,第一電磁閥YV1斷電,第一插裝閥關閉,第一電磁閥YV2仍通電,仍相當于單向閥(油口N的壓力油可以通過第二插裝閥),油口N的壓力油直接通過第二插裝閥進入脫模油缸無桿腔L,推動脫模油缸運動,脫模油缸有桿腔油液通過油口M回油箱,實現常壓脫模;
第四步:小增壓器復位,常壓脫模結束后,油口M通壓力油,油口N通油箱,第一電磁閥YV1仍斷電,第二電磁閥YV2仍通電,油口N壓力油進入脫模油缸有桿腔,推動脫模油缸上行,脫模油缸無桿腔L排油,進入小增壓器有桿腔,推動小增壓器運動,小增壓器無桿腔油液通過第一插裝閥,通過油口N排油,實現小增壓器復位,小增壓器復位后,第一電磁閥YV1仍斷電,第二電磁閥YV2斷電,脫模油缸無桿腔L油液通過第二插裝閥與油口N相通,脫模油缸無桿腔L排油,實現脫模油缸復位動作,如此循環實現復合式脫模的整個過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科達機電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科達機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425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