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53479.5 | 申請日: | 2014-0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41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子瑤;鄭敬敏;馮建雄;馬強;李明甫;張崇斌;烏小瑜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N47/24 | 分類號: | A01N47/24;A01N25/28;A01N25/04;A01P3/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西達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2 | 代理人: | 謝鋼 |
| 地址: | 710404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吡唑 醚菌酯 微膠囊 懸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用殺菌劑,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由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及助劑組成,屬于農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吡唑醚菌酯為甲氧基丙烯酸甲酯類新型廣譜殺菌劑。通過抑制細胞色素b和c間的電子傳遞,從而抑制線粒體的呼吸,致使病菌孢子發芽和菌絲生長受阻,最終導致細胞死亡而致效。該藥具有保護、治療、葉片滲透傳導作用。
該藥劑可用于小麥、花生、水稻、蔬菜、果樹、煙草、茶樹、觀賞植物、草坪等各種作物,防治子囊菌、擔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綱真菌引起的葉枯病、銹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瘡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種病害。
試驗數據表明,吡唑醚菌酯對大鼠、兔、山齒鶉、北美鵪鶉、野鴨、蜜蜂、蚯蚓表現出低毒或者無毒。但是,其對水生動物劇毒,LC50(96h)值,虹鱒魚0.01mg/L,藍鰓太陽魚0.0316mg/L,鯉魚0.031?6mg/L;水蚤LC50(48h)0.0157mg/L。
目前在農業部已經登記或正在登記的吡唑醚菌酯產品劑型為乳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仍然對水生動物高毒,沒有登記在防治水稻病害上,不能在水稻上使用。
微膠囊懸浮劑農藥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殼結構微小容器將農藥包覆其中并懸浮在水中的農藥劑型。該劑型可以控制農藥有效成分緩慢釋放,將吡唑醚菌酯制成微膠囊懸浮劑,可以降低其對水生動物的毒性,在稻田中防治水稻病害,對水生動物安全。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一種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劑(CN201310079075.9)”及“一種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CN201110435350.7)”公開了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劑的生產技術,其采用的方法為原位聚合法,這種方法囊壁預聚體都在連續相中,要想反應聚合成為囊壁需要調整其pH體系,需用強酸強堿,安全系數低,調整難度大,否則無法成囊。迫切需要發明一種簡單易行的吡唑醚菌酯微囊懸浮劑配方組成和生產加工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產品包封率高,粒徑小且均勻,在兌水噴霧時更加均勻,容易附著在作物表面,利于作物吸收,發揮藥效的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以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解決的:
一種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以重量百分比計,由1%~35%吡唑醚菌酯,3%~15%囊芯溶劑,2%~20%油性囊壁材料,1%~5%水性囊壁材料,1%~10%乳化劑,1%~6%分散劑,0.01%~5%防凍劑,0.01%~1%pH調節劑,0.01%~2%增稠劑和余量水組成;
所述的囊芯溶劑選自甲苯、二甲苯、溶劑油S-150、溶劑油S-200、乙醇、異丙醇、正丁醇、正辛醇、正戊醇、丙酮、環己酮、己烷、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
所述的油性囊壁材料選自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4,4'-二環己基甲烷二異氰酸酯;
所述的水性囊壁材料選自乙二醇、丙三醇、乙二胺、丙二胺、丙三胺、水。
所述的乳化劑選自農乳33#、農乳34#、農乳500#、農乳600#、農乳?700#、農乳1601#、農乳1602#、T60、S80、TX-10、OP-10、NP-10。
所述的分散劑選自分散劑NNO、木質素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鈣、分散劑2700、聚羧酸鹽分散劑、磷酸酯分散劑。
所述的防凍劑選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鈉。
所述的pH調節劑選自醋酸、氫氧化鈉。
所述的增稠劑選自黃原膠、聚乙烯醇、硅酸鎂鋁、阿拉伯膠。
上述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將吡唑醚菌酯溶解在囊芯溶劑中,加入乳化劑攪拌均勻,再加入油性囊壁材料,攪拌混合均勻為油相;將水性囊壁材料和部分增稠劑加入水中攪拌均勻為水相;將油相和水相混合,用高剪切乳化機剪切,形成均勻的乳液,在25~35℃反應3~5小時,升溫到60~70℃再固化1~3小時,再加入剩余的增稠劑和分散劑及防凍劑,調節pH為中性,用去離子水補足,便可得到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
本發明采用的界面聚合法生產吡唑醚菌酯微膠囊懸浮劑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工藝流程簡單。兩相混合后剪切乳化后反應即可,不需提前單獨再制備預聚體;
2、操作條件緩和。界面聚合反應對溫度要求范圍寬,較原位聚合法反應要求低,甚至在室溫下也可以緩慢反應,且不使用強酸,相對安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未經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347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