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052682.0 | 申請日: | 2014-0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206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03 |
| 發(fā)明(設計)人: | 許榮賓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美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3F7/027 | 分類號: | G03F7/027;G02B5/20;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賈靜環(huán)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彩色 濾光 感光性 樹脂 組合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有關于一種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背景技術
目前,彩色濾光片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彩色液晶顯示器、彩色傳真機、彩色攝影機等應用領域。隨著彩色液晶顯示器等辦公器材的市場需求日漸擴大,在彩色濾光片的制作技術上,亦趨向多樣化。如染色法、印刷法、電鍍法以及分散法等方法皆被陸續(xù)開發(fā)完成,現(xiàn)在以分散法為主流。
所謂分散法的過程,是先將顏料分散于感光性樹脂中形成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再將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涂布于玻璃基板上,經(jīng)過曝光、顯影等步驟,可獲得特定圖案。重復地操作上述涂布、曝光及顯影等過程三次之后,即可制得彩色濾光片之像素著色層中所需的紅色(R)、綠色(G)以及藍色(B)的像素著色圖案。然后,視需要,可在像素著色層的圖案上施加保護膜。
分散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的實例例如以(甲基)丙烯酸為單體組分所聚合而成的共聚物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的堿可溶性樹脂。上述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的相關文獻如日本特公平6-95211號公報、特開平8-183819號公報、特開平9-311210號公報等。
此外,在彩色濾光片的制造過程中,須經(jīng)歷多次熱處理步驟,如紅色(R)、綠色(G)以及藍色(B)等像素著色圖案形成后所分別進行的后烤(post-bake)步驟及形成透明導電膜(ITO膜)步驟等,上述的熱處理步驟一般皆要求于200℃以上的高溫下來完成,但習知的感光性樹脂在約180℃、1小時的條件下加熱時,容易在像素著色層中發(fā)生顏料凝集粒子的現(xiàn)象(一般顏料凝集粒子的粒子徑介于1~10μm)以及耐熱性(heat-resistance)不佳等問題。
因此,如日本特開2001-075273中提及所使用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具有由含有羧基的不飽和單體與含有環(huán)氧丙基的單體所聚合而得的聚合物作為感光性樹脂組合物的堿可溶性樹脂,能夠改善上述問題。
然而,隨著液晶顯示器對色彩飽和度越來越要求的趨勢下,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所含的顏料比例也越來越高,堿可溶性樹脂與感光性單體的相對使用量變少,造成曝光后的交聯(lián)程度下降,導致顯影后色差過大、耐顯影性(develope-resistance)不佳等的問題發(fā)生。
因此如何在堿可溶性樹脂與感光性單體的相對使用量有限的前提下符合耐熱性,并解決上述耐顯影性不佳的問題,實為目前此領域技術人員亟欲解決的問題之一。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耐顯影性的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以及其所形成彩色濾光片。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其包括堿可溶性樹脂(A-1)、具有式(2)所表示的官能基的堿可溶性樹脂(A-2)、具有乙烯性不飽和基的化合物(B)、光起始劑(C)、有機溶劑(D)以及顏料(E),其中所述堿可溶性樹脂(A-1)是通過具有羧酸基的乙烯性不飽和單體(a-1)、具有式(1)所表示的環(huán)狀酰亞胺基的化合物(a-2)、除了具有羧酸基的乙烯性不飽和單體(a-1)及具有式(1)所表示的環(huán)狀酰亞胺基的化合物(a-2)以外的其它可共聚的乙烯性不飽和單體(a-3)共聚來形成的。
式(1)中,R1與R2各自獨立選自由氫原子、碳數(shù)為1至10的烷基所組成的族群,但R1與R2不可同時為氫原子;或R1與R2共同形成碳環(huán);
式(2)中,R3各自獨立選自由氫原子、碳數(shù)為1至5的直鏈或支鏈烷基、苯基或鹵素原子所組成的族群。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彩色濾光片用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其中具有式(1)所表示的環(huán)狀酰亞胺基的化合物(a-2)(以下將具有式(1)所表示的環(huán)狀酰亞胺基的化合物(a-2)稱為:含環(huán)狀酰亞胺基化合物(a-2))選自由式(3)、式(4)以及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所組成的族群;具體而言,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美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奇美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2682.0/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