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息處理裝置、資源控制方法、以及程序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050936.5 | 申請日: | 2014-0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0801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7 |
| 發明(設計)人: | 竹原充;影山雄一;田中義己;菅沼久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9/50 | 分類號: | G06F9/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胡琪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信息處理 裝置 資源 控制 方法 以及 程序 | ||
相關申請的交叉應用
本申請要求2013年2月22日提交的日本優先權專利申請JP2013-033451的權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并入此處。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一種信息處理裝置、資源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術
最近幾年,稱為云計算的計算機使用形式已被廣泛采用。根據國家標準與技術協會的定義,云計算為一種使得能夠方便地、根據請求對可配置的計算資源的共享池進行網絡訪問的模型以及一種以最小使用過程或者與服務提供商的最小交互迅速分配和提供資源的模型。
云計算的特征之一是響應于用戶或者應用的請求迅速或自動地提供可擴展(scalable)資源以及進行資源的規模壓縮(scale?in)或者規模擴展(scale?out)。一般而言,所述規模壓縮指的是資源大小(規模)的減小,所述規模擴展指的是資源大小的擴大。例如,“Auto?Scaling”,[在線][2013年1月28日搜索的]Internet<URL:http://aws.amazon.com/en/autoscaling/>描述了一種在處理的負載大于用戶預先設置的閾值時自動增加物理或者虛擬應用服務器實例分配數目的方法。JP2001-118525A公開了一種使用服務器的負載歷史、根據預測的未來負載進行服務器的規模壓縮或者規模擴展的方法。
發明內容
然而,不僅處理器,而且諸如內存、輸入/輸出(I/O)設備以及通信設備等各種資源也與服務器相關聯。在以服務器為單位的規模壓縮或者規模擴展中,難以無浪費的使用資源。
因此,期望實現能夠有效利用資源、而非以服務器為單位的粗略資源控制的結構。
根據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包括:確定單元,當使用可擴展處理資源執行形成應用的程序模塊時,其基于每一程序模塊的負載的測量結果確定是否改變分配給一個或多個程序模塊的處理的數目。
根據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信息處理裝置執行的資源控制方法,該資源控制方法包括:當使用可擴展處理資源執行形成應用的程序模塊時,基于每一程序模塊的負載的測量結果確定是否改變分配給一個或多個程序模塊的處理的數目。
根據本公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使得控制信息處理裝置的計算機起下述作用的程序:確定單元,當使用可擴展處理資源執行形成應用的程序模塊時,其基于每一程序模塊的負載的測量結果確定是否改變分配給一個或多個程序模塊的處理的數目。
根據與本公開相關的技術的實施例,能夠比以服務器為單位的資源控制更有效地利用計算資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描述根據實施例的信息處理裝置的概覽的說明圖;
圖2A為描述以服務器為單位進行資源控制的示例的第一說明圖;
圖2B為描述以服務器為單位進行資源控制的示例的第二說明圖;
圖2C為描述以處理為單位進行資源控制的示例的第一說明圖;
圖2D為描述以處理為單位進行資源控制的示例的第二說明圖;
圖3為說明根據第一實施例的信息處理裝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圖;
圖4為描述針對每一程序模塊測量負載的方法的一個示例的說明圖;
圖5A為描述根據負載率分配處理器數目的第一示例的說明圖;
圖5B為描述根據負載率分配處理器數目的第二示例的說明圖;
圖6為描述針對每一程序模塊測量負載的方法的另一個示例的說明圖;
圖7為描述針對每一程序模塊測量負載的方法的又一個示例的說明圖;
圖8為描述針對每一程序模塊測量負載的方法的再一個示例的說明圖;
圖9為圖示說明在第一實施例中執行的資源控制處理的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圖;
圖10為圖示說明圖9中圖示說明的資源分配確定處理的詳細流程的示例的流程圖;
圖11為圖示說明根據第二實施例的信息處理裝置的配置的示例的框圖;以及
圖12為描述表示請求數目與資源的必需規模之間的關系的資源模型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公開的優選實施例。注意,在本說明書與附圖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與結構的結構元件用相同的參考標號來指示,并省略對這些結構元件的重復說明。
將按以下順序進行描述。
1.介紹
2.第一實施例
2-1.裝置的配置的示例
2-2.處理的流程
3.第二實施例
4.結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5093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