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人工過零的雙向直流開斷電路及其開斷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40235.3 | 申請日: | 2014-0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98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史宗謙;張營奎;賈申利;宋曉川;王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H3/08 | 分類號: | H02H3/08;H02H3/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 地址: | 710049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人工 雙向 直流 斷電 及其 方法 | ||
1.一種基于人工過零的雙向直流開斷電路,其特征在于:該雙向直流開斷電路包括設置于母線上的直流開斷裝置(1)以及與直流開斷裝置(1)串聯的第一后備斷路器(BUB1),所述直流開斷裝置包括換流支路、避雷器(MOV)以及主斷路器(MCB),換流支路以及避雷器(MOV)與主斷路器(MCB)并聯,換流支路由換流開關(S)、換流電抗器(L)和換流電容器(C)串聯組成,換流開關(S)采用不具備電流過零開斷能力的開關,第一后備斷路器(BUB1)具備電流過零開斷能力。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基于人工過零的雙向直流開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直流開斷電路還包括第二后備斷路器(BUB2)以及充電電阻(R),第二后備斷路器(BUB2)具備電流過零開斷能力,第一后備斷路器(BUB1)以及第二后備斷路器(BUB2)分別串聯于所述直流開斷裝置(1)的兩端,充電電阻(R)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于換流電容器(C)的一側,換流電容器(C)的另一側接于主斷路器(MCB)與第一或第二后備斷路器之間的母線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一種基于人工過零的雙向直流開斷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換流開關(S)采用空氣球隙。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人工過零的雙向直流開斷電路的開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短路點位于換流電容器充電完成后的高壓側時,且初始狀態為短路開斷過程已經完成,但不能確定短路故障是否排除,主斷路器(MCB)、第一后備斷路器(BUB1)以及換流開關(S)均處于斷開狀態,電路中沒有電流流過,如果系統需要恢復正常狀態,則進行以下步驟:
步驟1:外部電源給換流電容器(C)充電,換流電容器充電完成后,斷開外部電源與換流電容器的充電線路,然后判定短路故障是否清除,若清除,則系統正常運行,直至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繼續以下步驟;若未清除,則繼續以下步驟;
步驟2:打開主斷路器(MCB),待主斷路器(MCB)電極間距達到設定值時,閉合換流開關(S),換流電容器(C)開始放電,產生迭加在主斷路器電流(I)上的反向振蕩電流(I1),反向振蕩電流(I1)第一個半波方向與主斷路器電流(I)方向相反,強迫主斷路器電流(I)過零關斷,主斷路器兩端開始出現恢復電壓;
步驟3:當主斷路器兩端恢復電壓上升至避雷器(MOV)動作電壓后,避雷器(MOV)動作,換流支路中電流開始轉移至避雷器(MOV);
步驟4:當換流支路中電流完全轉移至避雷器(MOV)后,避雷器(MOV)中電流開始下降,換流開關仍處于導通狀態,避雷器中電流與換流支路中電流均發生振蕩并逐漸衰減,當避雷器中電流衰減至零后,避雷器電流關斷,母線電流(I0)完全轉移至換流支路,母線電流開始發生振蕩;
步驟5:經過步驟4后,打開第一后備斷路器(BUB1),母線電流(I0)關斷,第一后備斷路器(BUB1)和換流開關(S)斷開;
步驟6:換流開關(S)斷開后,換流電容器(C)通過自身的放電電路放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交通大學,未經西安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4023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