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抗糖尿病制劑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037751.0 | 申請日: | 2014-01-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56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fā)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法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46 | 分類號: | A61K36/746;A61K9/20;A61K9/48;A61K9/16;A61P3/10;A61P25/02;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2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糖尿病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生物醫(yī)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抗糖尿病制劑。
背景技術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自由基、精神因素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等而引發(fā)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xiàn)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xiàn),即“三多一少”癥狀。
糖尿病屬于中醫(yī)消渴癥范疇,我國最早的醫(yī)書《黃帝內經》就記載了“消渴癥”這一病名。陽虛與消渴的關系也可追溯到《黃帝內經》時代,如《素問·氣厥論》曰:“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提出肺消的癥狀為飲一溲二。《醫(yī)學綱目·消癉門》進一步對肺消的癥狀作了解釋,“蓋肺藏氣,肺無病則氣能管攝津液之精微,而津液之精微者收養(yǎng)筋骨血脈,余者為溲。肺病則津液無氣管攝,而精微者亦隨溲下,故飲一溲二。”本段雖未言明陽虛,但從癥狀分析來看,陽虛之虛寒明也,而非寒邪之實寒。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設專篇論消渴,并提出:“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腎氣丸為以補陽為主的陰陽雙補劑,以方測證,可知本方所治為陽虛之消渴。此后,腎氣丸成為治療陽虛消渴的經典方、代表方。唐·王燾在《外臺秘要》中云:“消渴者,原其發(fā)病,此責腎虛所致……,腰腎既虛冷則不能蒸于上,谷氣則盡下為小便也,故甘不變”。指出消渴病病機在于腰腎虛冷。宋·許叔微《普濟本事方·諸嗽汗消渴》指出本病在于“真火不足”、“釜底無薪”,提出“常須溫補腎氣”的治療原則。
對陽虛消渴論述最為詳細的當屬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三消干渴》云:“消證有陰陽,尤不可不察……,凡此者,多由于火,火盛則陰虛,是皆陽消之證也。至于陰消之義,則未有知之者。蓋消者,消爍也,亦消耗也,凡陰陽血氣之屬日見消敗者,皆謂之消,故不可盡以火證為言。”由此可知,陰消即陽虛所致之消。他又進一步對陰消的病位、病機作了說明。“夫命門為水火之腑,凡水虧證固能為消為渴,而火虧證亦能為消為渴者何也?……是皆真陽不足,火虧于下之消證也。”即陰消病位在命門,“陽不化氣則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則有降無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飲一溲二。”趙養(yǎng)葵同意張景岳的觀點,他在《醫(yī)貫》中亦曰:“命門火衰不能蒸熟水谷,水谷之氣不能熏蒸上潤于肺,如釜底無薪,鍋蓋干燥故渴”。談到治療,張景岳認為,“陽虛之消,謂宜補火”。但未提出具體方藥。趙養(yǎng)葵亦曰:“滋其腎氣,而渴自止矣”。清·張璐《張氏醫(yī)通》云:“渴家誤作火治,涼藥亂投,促人生命”。周學霆在《三指禪》中說:“余嘗治是證,發(fā)于陽者,十居二三,發(fā)于陰者,十居七八,用桂附數斤而愈者,火熾水騰而渴自止”,進一步強調了陽虛在消渴病中的重要地位。
陰虛之消固然多發(fā),陽虛之消亦不可忽視。《素問·生氣通天論》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又云:“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強調了陽氣對人體的重要性。陽虛之消的治療宜采用陰陽雙補。陰為陽之基,陽為陰之用,陰陽二者互根互用,不可分離,正如《景岳全書·新方八陣》所言:“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助,而源泉不竭;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而又以補陽法為要,張仲景之腎氣丸、張景岳之“謂宜補火”,無不說明這一點。對陽虛不顯者,補陰勿忘陽,補陽以配陰;對陽虛并見者,陰陽并補;對陽虛明顯者,在陰陽雙補的基礎上以補陽法為主。時刻注意調節(jié)陰陽平衡,這是治病求本的要求。
現(xiàn)代醫(yī)家對陽虛之消也作了初步探討。王毅鄂(長春中醫(yī)學院學報.1996;3:3-4)研究發(fā)現(xiàn),消渴也有因素體陽虛,初起即同時兼有氣虛或陽虛者,并認為此時的上燥渴、下尿頻之證乃火衰不能蒸騰水氣所致。張馳(吉林中醫(yī)藥.1998;5:8-9)在對35例糖尿病患者病因分析中發(fā)現(xiàn),不但有素體陰虛,也見有素體陽虛、素體陰陽兩虛者。其中素體陰虛、素體陰陽兩虛者多見于1型糖尿病,而素體陽虛者多見于2型糖尿病。牛愛軍等(呂仁和主編.糖尿病中醫(yī)診治薈萃.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217)認為,當今臨床糖尿病患者,多數病程較長,病理以腎陰腎陽兩虧乃至五臟俱虛者為多,其中以腎陽虛為著,其用自制的龜鹿降糖丹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有效率達86.6%。姜穎等(呂仁和主編.糖尿病中醫(yī)診治薈萃.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307)認為,消渴病本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皆與陽虛有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糖尿病制劑,用于陽虛型糖尿病的治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法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法莫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377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治療痔瘡的藥膏
- 下一篇:抗原發(fā)性高血壓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