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35880.6 | 申請日: | 2014-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251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清;王華;張強;王雅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保稅區國信通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15/14 | 分類號: | H01Q15/14;H01Q1/36 |
| 代理公司: | 江陰市同盛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紉蘭;沈國安 |
| 地址: | 2156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td lte 基站 內置 小型化 智能 天線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線,尤其是涉及一種應用于TD-LTE基站上的內置式小型化智能天線,屬于天線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TD-LTE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3G國際標準TD-SCDMA的后續演進技術,中國主導開發的TD-LTE-Advanced被國際電聯接納為4G標準,得到了國際產業界、運營商的認同,全球TD-LTE已經進入高速發展期;
在TD-LTE試驗網及試商用過程中,新一代TD-LTE寬帶基站天線系統,實現技術上的突破和創新,基本滿足了網絡的需求,但是與傳統的GSM天線和CDMA天線相比,智能天線在體積和重量更大一些,也逐漸暴露出安裝困難、基站選址困難;同時由于天線體積重量大受風荷載大,天線下傾角和方位角容易變動,影響網絡覆蓋,維護比較困難。因此解決LTE基站天線系統的小型化技術難題,開發出TD-LTE小型化高增益FAD頻段的寬帶基站天線及進一步開發支持3G/LTE小型化多模多頻段基站天線迫在眉睫。
解決TD-LTE基站天線小型化技術難題,將會對“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這一專項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小型化天線優化天面系統資源配置,實現多模化、電調化,豐富TD小型化智能天線產品系列,加速TD-LTE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體積小、重量輕且便于安裝的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所述天線包含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的正面設置有多個輻射單元,所述反射板的背面印刷有與輻射單元饋電相連的低損耗饋電網絡單元,所述反射板的背面上有設置有低損耗合路器和低損耗校準網絡單元,所述低損耗饋電網絡單元通過同軸電纜與低損耗校準網絡單元相連接,所述低損耗校準網絡單元通過同軸電纜與低損耗合路器相連,所述反射板的頂部側面設置有多個集束接頭,上述低損耗合路器通過同軸電纜與集束接頭相連接。
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所述輻射單元包含有巴倫、振子臂、引向片、饋電片和塑料固定件,所述巴倫和振子臂均設置有四條,四條巴倫的一端連接于同一圓周上,另一端均與振子臂構成一倒“L”形結構,且四條巴倫圍成一腔體結構,所述饋電片安裝于該腔體結構內,上述塑料固定件插接該腔體內,對饋電片起固定定位作用,且引向片連接于塑料固定件的頂部。
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所述巴倫和振子臂為一體化壓鑄結構。
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多個輻射單元之間通過“L”形隔離板、“U”形隔離板和隔離柱進行相互隔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采用集成化的設計理念,從而使得工作頻帶寬,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穩定,成本低廉,易于批量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正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的背面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駐波、隔離測試圖。
圖4-1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1880MHz方向圖測試結果。
圖4-2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2020MHz方向圖測試結果。
圖4-3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2500MHz方向圖測試結果。
圖5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輻射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U”形隔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L”形隔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一種TD-LTE基站內置合路小型化智能天線的隔離柱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輻射單元1、反射板2、“L”形隔離板3、“U”形隔離板4、隔離柱5、低損耗合路器6、低損耗校準網絡單元7、低損耗饋電網絡單元8、集束接頭9;
巴倫1.1、振子臂1.2、引向片1.3、饋電片1.4、塑料固定件1.5。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保稅區國信通信有限公司,未經張家港保稅區國信通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358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