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生產派工的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35722.0 | 申請日: | 2014-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0859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3 |
| 發明(設計)人: | 楊健;陳思安;張玨;朱瑜杰;孫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5B19/418 | 分類號: | G05B19/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吳貴明 |
| 地址: | 2012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加工設備 加工 缺陷率 方法和裝置 缺陷檢測 技術效果 狀態指示 生產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生產派工的方法和裝置。其中,該方法包括:在待加工的產品傳送到第一加工設備時,獲取第一加工設備的缺陷檢測狀態;若缺陷檢測狀態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在接收到待加工的產品時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低于或等于第一預定閾值,則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對待加工的產品進行加工;否則,則指示第二加工設備對待加工的產品進行加工。本發明解決了由于隨機派工導致的采用缺陷率較高的加工設備進行加工的問題,達到了降低產品的缺陷率的技術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加工制造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生產派工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生產派工系統中,主要由自動和人工兩種派工方法:
1)自動派工:根據加工過程中的產品特性(優先級,等待時間)及下一過程的設備產能分配進行派工。具有可預測性,有固定的規則可以查詢。
2)人工派工:根據人為定義的一些規則,由人為進行的派工。具有產品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然而,在采用傳統派工方法進行派工時僅考慮了優先級、等待時間等因素,而沒有考慮加工設備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這樣,會使得生產線上缺陷率較高的加工設備一直處于工作狀態,從而導致生產存在缺陷的產品較多。
針對上述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生產派工的方法和裝置,以至少解決由于多種產品組合加工時造成的對缺陷檢測的干擾,使得連續抽缺陷檢測樣品,或特定較長時間無缺陷檢測時的成品率無法保證的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生產派工的方法,包括:在待加工的產品傳送到第一加工設備時,獲取第一加工設備的缺陷檢測狀態;若缺陷檢測狀態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在接收到待加工的產品時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低于或等于第一預定閾值,則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對待加工的產品進行加工;若缺陷檢測狀態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在接收到待加工的產品時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高于第一預定閾值,則指示第二加工設備對待加工的產品進行加工。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獲取第一加工設備的缺陷檢測狀態,包括:從第一加工設備已加工出的產品中抽出預定個數的產品;對抽出的預定個數的產品中存在缺陷的產品進行統計,得到存在缺陷的產品的個數;根據預定個數和存在缺陷的產品的個數計算得到第一加工設備在接收到待加工的產品時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將第一加工設備在接收到待加工的產品時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與第一預定閾值進行比較,將比較得到的結果作為缺陷檢測狀態。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在待加工的產品傳送到第一加工設備之前,包括:獲取包括第一加工設備和第二加工設備在內的多個加工設備中的每一個的缺陷檢測狀態,其中,獲取包括第一加工設備和第二加工設備在內的多個加工設備的缺陷檢測狀態包括:從多個加工設備中的每一個設備已加工出的產品中抽出預定個數的產品;對抽出的預定個數的產品中存在缺陷的產品進行統計,得到存在缺陷的產品的個數;根據預定個數和存在缺陷的產品的個數計算得到多個加工設備中的每一個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將多個加工設備中的每一個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分別與第一預定閾值進行比較,將比較得到的結果作為多個加工設備中的每一個的缺陷檢測狀態。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每個預定的檢測周期執行一次獲取包括第一加工設備和第二加工設備在內的多個加工設備中的每一個的缺陷檢測狀態的步驟。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在從多個加工設備中的每一個設備已加工出的產品中抽出預定個數的產品之后,還包括:若在一個檢測周期內多個加工設備中的一個設備D對應的抽出的預定個數N與一個設備D已加工出的產品的個數M的比值N/M小于第二預定閾值,則通知設備D發出告警。
作為一種可選的方案,若缺陷檢測狀態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在接收到待加工的產品時已加工出的產品的缺陷率高于第一預定閾值,包括: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停止工作;和/或向控制系統發送告警信息,其中,告警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加工設備存在缺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經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357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