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具的頂出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34984.5 | 申請日: | 2014-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02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范金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44 | 分類號: | B29C33/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具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頂出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模具的頂出結構。
【背景技術】
在采用模具成型塑膠產品時,產品成型后需要頂出以方便取出。請參閱圖1,圖1繪示為現有技術的一種模具的頂出結構示意圖。當產品10的肉厚較大(例如為1.2毫米),肋條(rib)11高于3毫米時,需要考慮用直扁頂針12頂出肋條11。
然而,采用上述直扁頂針12進行頂出,由于該直扁頂針12與豎直方向無夾角,產品10的塑膠包緊力作用(尤其是所述肋條11為對稱的兩個以上時),使得產品10頂出后無法從直扁頂針12脫出,將導致產品10取出困難。
請再參閱圖2,圖2繪示為現有技術的另一種模具的頂出結構示意圖。為了方便產品10從模具脫離,可以設計直通的斜頂塊21,所述斜頂塊21與豎直方向呈0.5度角。請再參閱圖3,圖3繪示為圖2的模具的頂出結構局部放大圖。可見,在所述斜頂塊21與豎直方向呈0.5度角的情況下,所述肋條11與斜頂塊21間會存在間隙,如此可以方便產品10的脫離。
然而,采用該該斜頂塊21會存在以下問題:1、該斜頂塊21寬度若小于6毫米時,需要兩次線割,加工復雜,費用增加;2、該斜頂塊21的高度若大于150毫米時容易變形,導致頂出不順;3、該斜頂塊21強度弱,易斷裂;4、該結構小模幾乎不能用。
有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模具的頂出結構,以解決現有頂出結構中的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模具的頂出結構,該頂出結構避免了加工復雜、頂出不順、易斷裂、小模不能使用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模具的頂出結構,該模具成型具有肋條的產品,該模具具有依序設立的公模仁、公模板、頂出板,該頂出結構包括:
斜槽,設于所述公模仁內,所述斜槽與豎直方向呈一夾角;
直通孔,設于所述公模板內,并接續所述斜槽,所述直通孔的外徑大于所述斜槽的截面對角線的長度;
沉頭孔,設于所述頂出板,且所述沉頭孔與所述直通孔同軸;
斜扁頂針,其具有頂出部、連接部及掛臺,所述連接部的外徑大于所述頂出部的截面對角線的長度,所述掛臺的外徑大于所述連接部的外徑,所述頂出部的頂端配合所述產品的所述肋條形狀,所述頂出部設于所述斜槽及所述直通孔內并與所述斜槽緊配,所述連接部設于所述直通孔及所述沉頭孔內并與所述直通孔間有避空,所述掛臺設于所述沉頭孔底部。
可選的,所述頂出部的截面呈矩形,所述連接部及所述掛臺的截面呈圓形。
可選的,所述斜槽與豎直方向的夾角為0.5~1度,較佳為0.5度。
可選的,所述斜扁頂針的掛臺上下底面對應所述沉頭孔位置的面研磨平整。
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模具的頂出結構,在頂出時,由于所述斜槽與豎直方向存在夾角,而該斜扁頂針的頂出部與該斜槽緊配,因此該斜扁頂針的頂部與所述產品的肋條間存在間隙,方便產品的脫離。只需在標準的直扁頂針底部做研磨即可達成,加工簡單,節省費用;由于具有支撐強度較大的連接部,該斜扁頂針在高度較大時也不易變形,頂出不順;由于具有支撐強度較大的連接部,該斜扁頂針不易斷裂;小模也可以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繪示現有技術的一種模具的頂出結構示意圖。
圖2繪示現有技術的另一種模具的頂出結構示意圖。
圖3繪示圖2的模具的頂出結構局部放大圖。
圖4繪示本發明的模具的頂出結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繪示圖4的模具的頂出結構的頂部放大圖。
圖6繪示圖4的模具的頂出結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繪示圖4的模具的頂出結構中斜扁頂針的底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4所示,圖4繪示本發明的模具的頂出結構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模具的頂出結構,該模具成型具有肋條11的產品10,該模具具有依序設立的公模仁30、公模板31、頂出板32,該頂出結構包括:
斜槽33,設于所述公模仁30內,所述斜槽33與豎直方向呈一夾角;
直通孔34,設于所述公模板31內,并接續所述斜槽33,所述直通孔34的外徑大于所述斜槽33的截面對角線的長度;
沉頭孔35,設于所述頂出板32,且所述沉頭孔35與所述直通孔34同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經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3498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翻邊成型后時間差自動頂料裝置
- 下一篇:預應力張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