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網絡輔助干擾抑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32810.5 | 申請日: | 2014-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11944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21 |
| 發明(設計)人: | 蔣琦;劉錚;黃晟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阿爾卡特朗訊 |
| 主分類號: | H04W16/14 | 分類號: | H04W16/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華 |
| 地址: | 201206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網絡 輔助 干擾 抑制 方法 | ||
一種在無線通信系統中受到干擾的用戶設備上減少干擾的方法,其中,所述受到干擾的用戶設備受到至少一個來自其它小區的產生干擾的用戶設備的干擾,所述方法包括:所述受到干擾的用戶設備接收從所述產生干擾的用戶設備的服務基站發送的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中包括與盲解碼所述產生干擾的用戶設備的調度信息有關的內容;所述受到干擾的用戶設備根據所述第一消息,在所述產生干擾的用戶設備的服務基站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上盲解碼所述產生干擾的用戶設備的調度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無線通信領域,小區間干擾問題始終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方向。尤其是隨著異構網絡結構應用的日益廣泛,如何解決大功率的宏小區對低功率的微小區所造成的小區間干擾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業界也提出了許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在3GPP規范中,就采用了諸如小區干擾協調(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簡稱ICIC)技術等方式來減少小區間干擾對無線通信的影響。
然而,隨著無線業務特別是無線數據業務的進一步增長,對無線通信系統的容量要求也隨之提高。更高的小區密度和更高的頻譜效率成了必須實現的目標。隨之而來的,同信道干擾(Co-channel Interference)逐漸成為決定系統性能的主要不利因素,這一點,無論是對于小區間干擾,或者是共調度(Co-scheduled)的小區內用戶都是相同的。為了解決同信道干擾的問題,業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結果表明,在接收端進行干擾抑制/消除(Interference suppression/cancellation)可以提供可觀的性能增益。因而3GPP已經將網絡輔助干擾消除抑制(Network-Assiste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uppression,簡稱NAICS)作為LTE系統演進的一個研究方向。
在一個典型的NAICS應用場景中,受害用戶設備(victim user equipment簡稱victim UE)由于和附近的相鄰小區的某些用戶設備使用了相同的物理資源塊(physicalresource block簡稱PRB),因而受到了來自相鄰小區的同信道干擾。顯然,為了在victimUE上實現NAICS,該victim UE必須獲知相鄰小區的下行傳輸參數從而進行相應的消除/抑制操作。而現有的3GPP規范對這一步驟的解決方案是將其中半靜態的參數通過上層信令傳輸給victim UE;而其余動態的參數,典型的,相鄰小區中產生干擾的那些用戶設備的調度信息等參數,則由該victim UE盲解碼相鄰小區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簡稱PDCCH)的信息來獲得,即該victim UE需要盲解碼相鄰小區的PDCCH的下行控制指示(downlink control indicator簡稱DCI)部分的信息。顯然,考慮到可能產生干擾的UE的數量以及調度信息的動態變化,需要讓victim UE進行盲解碼的次數會是驚人的,這一看似簡單的步驟在實現上會變得非常困難,相應的,就會給UE的設計增加大量的復雜程度,以至于無法實際應用,必須加以改進。
所以本發明的目標就是尋找一種新型的NAICS方法;這種方法需要能夠使得victim UE在減少盲解碼PDCCH操作的次數的情況下,就能獲得相應的調度信息,從而可以以較為簡單的方式在UE側實現NAIC功能;還要盡可能的兼容現有的規范,避免對現有協議的改動過大。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的NAICS方法。通過在公共搜索空間(common searching space簡稱CSS)中設計專門的DCI格式用于向victim UE傳遞輔助盲解碼操作的信息,從而有效的減少了victim UE需要進行的盲解碼次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阿爾卡特朗訊,未經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阿爾卡特朗訊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3281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