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治療頸部淋巴結核的中藥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030618.2 | 申請日: | 2014-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6852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趙文革;殷秀芬;李美玉;馬艷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趙文革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6 | 分類號: | A61K36/9066;A61P31/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66034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治療 頸部 淋巴 結核 中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制劑,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頸部淋巴結核的中藥。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頸部淋巴結核俗稱“鼠瘡”,祖國醫學稱“瘰疬”,是由于結核菌侵入頸部所引起的特異性感染,在人體免疫力低下時,結核菌通過淋巴血行傳播,使局部淋巴結發生病變。臨床表現初起淋巴結如豆大,一個或多個出現于一側或雙側頸部,按之堅實有波動感。嚴重者局部皮膚可逐漸轉為紫暗色,也可流出白色稀薄膿液,其中夾有腐絮狀物,瘡口膿水淋漓不易愈合,隨病情發展可有全身癥狀,如疲乏、食欲不振、消瘦、低熱等。該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30歲以上少見。其發病緩慢,也常偶爾發現黃豆大,鴿蛋大或雞蛋大,開始無痛,質地較硬,具有散在性、活動性、無粘連、有輕度壓痛的腫塊。西醫多用治療肺結核的藥品治療頸部淋巴結核,治療時間長,同時對肝腎功能影響也較大,手術治療易復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的技術不足,提供一種治療頸部淋巴結核的中藥,成本低,治療頸部淋巴結核療效高、療程短、不復發,具有化瘀散結、祛腐生肌、溫經通絡、攻毒消腫、疏肝解郁、活血化痰等功效,其藥效作用持久,既能平復表征,又可消除病根,達到標本兼治目的。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頸部淋巴結核的中藥,其特征是原料藥組成以重量百分比為:枳實11~14%,蒲公英6~9%,青蒿4~6%,八角蓮6~9%,杜虹花根3~5%,射干11~14%,忍冬藤3~5%,星宿菜6~9%,瞿麥2~3%,石斛4~6%,紫花地丁3~5%,伸筋草4~6%,郁金4~7%,黃藥子6~8%,白粉藤2~4%,桔梗3~5%,將上述原料藥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濾液。
本發明的效果是,成本低,治療頸部淋巴結核療效高,療程短,不復發,具有化瘀散結,祛腐生肌,溫經通絡,攻毒消腫,疏肝解郁,活血化痰等功效,其藥效作用持久,既能平復表征,又可消除病根,達到標本兼治目的。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采用枳實、蒲公英、青蒿、八角蓮、杜虹花根、射干、忍冬藤、星宿菜、瞿麥、石斛、紫花地丁、伸筋草、郁金、黃藥子、白粉藤、桔梗為原料藥制備而成。其組分(重量%)每付為枳實13、蒲公英8、青蒿5、八角蓮8、杜虹花根5、射干14、忍冬藤4、星宿菜8、瞿麥3、石斛5、紫花地丁5、伸筋草4、郁金6、黃藥子6、白粉藤3、桔梗3。取上述16味原料總重量為193克,用武火煮沸文火煎80~90分鐘,去渣得濾液150ml左右,藥渣再加水200~300ml,煎熬30~40分鐘,去渣得濾液70ml,共得220ml左右藥汁,即制得本發明湯劑。裝入無菌玻璃瓶內,密封瓶蓋備用。每日1劑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10ml。服湯藥用至臨床體征消失,一般須服50~60天左右,再應用15天以鞏固療效防復發。服藥期間忌辛辣食物,孕婦忌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趙文革,未經趙文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3061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