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以及系統間消息交互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24872.1 | 申請日: | 2014-01-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957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周樂;李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W12/12;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溫旭;郝傳鑫 |
| 地址: | 100032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適用于 電信 詐騙 系統 以及 消息 交互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更為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以及系統間消息交互方法。
背景技術
電子轉賬功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與快捷,與此同時也衍生了利用相關科技手段的新型犯罪活動。例如,近年常見的短信詐騙,給人民群眾帶來嚴重的生活騷擾或經濟損失,令人深惡痛覺。對于公安部門來說,短信詐騙有現場范圍很廣、資金轉移快、犯罪取證難的特點,理想的制止犯罪方法即是當詐騙被舉報后,第一時間通知涉嫌賬號的開戶行,而銀行第一時間對涉嫌賬戶進行凍結止損。但對于重視客戶服務的現代商業銀行來說,賬戶的監控、凍結、退回都屬于高度敏感的業務操作,涉及較多其他方面的資金與業務風險,必須謹慎操作,因而根據銀行業務規范,必須提供足夠的判斷信息以及具法律效力的司法通知。
目前,各主要相關單位(公安、銀行、電信…)基本上均已建設了成熟的計算機全國聯網信息系統,各系統內部完全具備迅速準確進行消息檢索的能力,但系統間卻并未建立安全可用的信息交互接口,仍然是利用人工傳遞計算機處理的結果,例如只能由公安或司法人員親自到銀行出示相關司法文本及溝通案件調查要求,成為嚴重的信息瓶頸。也因此大多數案例都會在處理層面發生遲滯,根本無法應對新形勢下的電子經濟犯罪,甚至出現“眼睜睜看著錢被轉走”的局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以及系統間消息交互方法,通過本發明的接口裝置實現安全快速的信息交互,消除溝通瓶頸,使得各單位可以迅速協同,開展一系列保護人民財產安全,打擊犯罪的行動。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包括:部署在公共安全部門的控制中心、部署在電信運營機構的第一協作端和部署在金融機構的第二協作端:
其中,所述控制中心具有用于執行如下操作的接口裝置:
維護所述電信運營機構的全國電信機構配置信息表和所述金融機構的全國金融機構配置信息表,
根據所述全國電信機構配置信息表對所述電信運營機構的各個機構進行接口注冊和目錄管理以及根據所述全國金融機構配置信息表對所述金融機構的各個機構進行接口注冊和目錄管理,
根據注冊的接口服務地址與部署在相應機構的第一協作端或第二協作端進行信息交互。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種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間消息交互方法,包括:
在電信運營機構部署第一協作端,在金融機構部署第二協作端,以及在公共安全部門部署控制中心,其中,所述控制中心通過執行以下操作的接口裝置與所述第一協作端和第二協作端進行通信:
維護所述電信運營機構的全國電信機構配置信息表和所述金融機構的全國金融機構配置信息表,
根據所述全國電信機構配置信息表對所述電信運營機構的各個機構進行接口注冊和目錄管理以及根據所述全國金融機構配置信息表對所述金融機構的各個機構進行接口注冊和目錄管理,
根據注冊的接口服務地址與部署在相應機構的第一協作端或第二協作端進行信息交互。
通過采用本發明技術方案,在發現案情時,通過部署在公安部門的機構配置表(如全國電信機構配置信息表和全國金融機構配置信息表)迅速定位案件信息所屬的單位及代碼,并檢索到該單位映射的接口服務地址。通過接口裝置實現安全快速的信息交互,消除溝通瓶頸,使得各單位可以迅速協同,開展一系列保護人民財產安全,打擊犯罪的行動。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的實施例1;
圖2示出了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接口裝置的映射機制;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的實施例2;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的實施例3;
圖5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適用于防控電信詐騙的系統的一種應用場景;
圖6是根據圖5所示實施方式中控制中心和協作端的技術架構;
圖7是根據本發明實施方式的電信詐騙防控方案的業務模型。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248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