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分塊噪聲方差估計的圖像累積信噪比計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21046.1 | 申請日: | 2014-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107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明(設計)人: | 崔光茫;馮華君;徐之海;李奇;趙巨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紅娟 |
| 地址: | 310027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分塊 噪聲 方差 估計 圖像 累積 計算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分塊噪聲方差估計的圖像累積信噪比計算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數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數字圖像和視頻應用于人們生活的各項領域,數字化已經成為未來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數字圖像的獲取、壓縮、傳輸、儲存和處理的過程中,總會受到各種退化因素的影響,造成圖像降質退化,嚴重影響了圖像的視覺感受質量。對于有效的圖像質量評價方法的研究逐漸成為了數字圖像處理技術中一個研究的熱點。
現有的圖像質量評價方法主要分為主觀評價方法和客觀評價方法。主觀評價方法通過人眼直接判斷圖像質量的好壞,是最可靠的評價方法,但是由于其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成本,且無法應用于實時在線的評價系統,限制了它的應用和發展。客觀圖像評價方法成為了圖像質量評價法的發展趨勢。傳統的信噪比指標是經典的客觀評價方法,它利用圖像信號與噪聲的方差之比作為圖像質量的評價指標,信噪比指標越高表示圖像質量越高。
在有原始清晰圖的情況下,信噪比指標比較容易計算。但是很多實際的應用場合,原始清晰圖像是無法獲得的,只能從單幅降質圖像中來計算得到圖像信噪比的指標。現有的圖像信噪比計算方法主要包括方差法、局部方差法、基于邊緣塊剔除的局部方差法等等,他們多數是基于圖像均勻矩形分塊估計噪聲方差,但往往圖像中不會存在規則的亮度均勻一致的場景。這種分塊方式對圖像強度均勻區域的劃分是粗糙,且對圖像內容或某些模糊非常敏感,導致信噪比計算結果非常不穩定。圖像噪聲水平估計的不準確性,嚴重限制了圖像信噪比評價算法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利用基于分塊噪聲方差估計的圖像累積信噪比指標計算方法,能從單幅圖像中較為準確的計算出圖像累積信噪比指標,本發明所提出的累積信噪比SNRA(Signal-to-Noise?Ratio?Accumulation)指標值,具有很好的單調性和適用性,評價結果能夠和人眼主觀視覺感受一致。
本發明基于圖像分塊噪聲方差估計,提出了一種圖像累積信噪比指標的計算方法,其主要思路是:
1、基于圖像分塊仿射重建方法對噪聲方差水平進行估計,并對仿射重建結果進行邊界模糊處理。
圖像中噪聲分布并非均勻一致,成像過程中不同光強所引起的噪聲是有所不同的,反映到圖像就表現為圖像噪聲方差是隨灰度的變化而變化的,他們之間有一定的函數關聯。本發明利用圖像分割處理中的分水嶺分割方法,將圖像分為強度均勻一致的分塊,并利用分塊仿射重建方法估計出原始圖像信號結果。同時,對于仿射重建結果,進行了邊界模糊處理,得到了最佳的邊界模糊圖,削弱了分塊邊界對噪聲估計的影響。
2、結合噪聲散點分布,用不同的權重因子將各區間信噪比進行累積,得到圖像累積信噪比指標。
圖像強度歸一化到[01],并等分為256個區間,每個區間內都有區間均值作為信號,對應的噪聲方差散點的最小值作為區間均值強度對應的噪聲方差值,即可算出各個區間的信噪比數值。考慮各區間散點個數占全體散點個數的比例值作為區間權重因子,將各區間信噪比數值權重累加,得到最后最終圖像累積信噪比指標。
具體地,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基于分塊噪聲方差估計的圖像累積信噪比指標計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基于分水嶺法的圖像分割
用分水嶺分割方法對信噪比待計算圖像f進行近似區域分割,其基本思想是基于拓撲形態學理論,把圖像看做測地學上的拓撲地貌,各點像素的灰度值表示該點的海拔高度,每一個局部極小值及其影響區域稱為集水盆,而集水盆的邊界則形成分水嶺;
分割算法后將圖像分為若干大小相當、互不相交的圖像區域塊,分割后圖像中像素值相似區域將被分為同一分塊,圖像f被分割成M個區域{Φi}(i=1,2…M),其中f=∪iΦi且(當i≠j),Φi為圖像分割區域分塊,∪i為各區域分塊并集表示,Φj為與Φi不相同的另一分割區域分塊,為空集符合,表示任意兩個區域分塊互不相交。
(2)分割圖像信號仿射重建
對于步驟(1)分割處理后任意圖像分塊Φi,建立仿射矩陣最優化求解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210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