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備胎艙結構的校驗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18674.4 | 申請日: | 2014-0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694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明卓;張立玲;蘇莉;高強;羅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51/00 | 分類號: | B21C5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銀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許靜;黃燦 |
| 地址: | 1013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備胎 結構 校驗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汽車備胎艙結構的校驗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備胎艙是汽車車身的重要部件之一。備胎艙主要功用是容納備胎。由于備胎體積較大,因此備胎艙需要經過沖壓才能制造成艙體形狀。沖壓過程會導致備胎艙從上端到下端的厚度逐漸變薄,特別是在備胎艙底部,通常會設置有加強筋,加強筋周圍的厚度會變得更薄。在備胎未固定好的情況下,車輛通過較為惡劣的路段,如坑洼路、搓板路等,備胎對備胎艙將產生巨大的沖擊力,從而會有導致備胎艙開裂的風險。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備胎艙結構的校驗方法和裝置,在設計階段考慮了備胎艙在沖壓之后的減薄率對備胎艙的性能影響,能夠提高產品階段的備胎艙的安全性能。
一方面,提供一種汽車備胎艙結構的校驗方法,包括:
獲取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后各個部位減薄后的厚度,作為所述備胎艙沖壓后各個部位的厚度;
經過所述沖壓工藝后的所述備胎艙的不同部位截取樣件,對所述樣件進行拉伸試驗,得到所述備胎艙沖壓后的各個部位的材料屬性;
根據所述厚度和所述材料屬性,確定所述備胎艙的實際應力值;
根據所述備胎艙在不同路面下的受力工況,確定所述備胎艙在不同路面的載荷;
根據所述厚度、所述材料屬性以及所述不同路面的載荷,通過有限元計算,確定所述備胎艙在不同載荷下的模擬應力值;
通過比較所述實際應力值和所述模擬應力值之間的大小,來對所述備胎艙進行校驗。
所述實際應力值包括:實際屈服應力值和實際極限應力值;
所述模擬應力值包括:第一路面對應的第一模擬應力值和第二路面對應的第二模擬應力值;所述第一模擬應力值大于所述第二模擬應力值;
所述方法還包括:
當所述第二模擬應力值大于所述實際屈服應力值;和/或所述第一模擬應力值大于所述實際極限應力值時,則對所述備胎艙進行優化。
所述優化為形貌優化方法。
所述方法還包括:
對經過形貌優化后的所述備胎艙進行路試試驗,以驗證所述備胎艙是否開裂。
所述獲取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后各個部位減薄后的厚度,作為所述備胎艙沖壓后各個部位的厚度的步驟具體為:
根據所述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前的各個部位的厚度、所述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后的各個部位的減薄率,計算所述備胎艙的各個部位沖壓后的厚度,作為所述備胎艙沖壓后各個部位的厚度;或者
直接測量所述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后各個部位減薄后的厚度,作為所述備胎艙沖壓后各個部位的厚度。
所述材料屬性包括:密度、彈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或延伸率。
所述第一路面的受力工況為:垂直地面方向的重力加速度為5g的受力工況;
所述第二路面的受力工況為:垂直地面方向的重力加速度為1g的受力工況或垂直地面方向的重力加速度為3.5g的受力工況。
另一方面,提供一種汽車備胎艙結構的校驗裝置,包括:
第一獲取單元,獲取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后各個部位減薄后的厚度,作為所述備胎艙沖壓后各個部位的厚度;
獲取單元,經過所述沖壓工藝后的所述備胎艙的不同部位截取樣件,對所述樣件進行拉伸試驗,得到所述備胎艙沖壓后的各個部位的材料屬性;
第一確定單元,根據所述厚度和所述材料屬性,確定所述備胎艙的實際應力值;
第二確定單元,根據所述備胎艙在不同路面下的受力工況,確定所述備胎艙在不同路面的載荷;
確定單元,根據所述厚度、所述材料屬性以及所述不同路面的載荷,通過有限元計算,確定所述備胎艙在不同載荷下的模擬應力值;
校驗單元,通過比較所述實際應力值和所述模擬應力值之間的大小,來對所述備胎艙進行校驗。
所述實際應力值包括:實際屈服應力值和實際極限應力值;
所述模擬應力值包括:第一路面對應的第一模擬應力值和第二路面對應的第二模擬應力值;所述第一模擬應力值大于所述第二模擬應力值;
所述裝置還包括:
優化單元,當所述第二模擬應力值大于所述實際屈服應力值;和/或所述第一模擬應力值大于所述實際極限應力值時,則對所述備胎艙進行優化。
所述第一獲取單元包括:計算子單元,根據所述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前的各個部位的厚度、所述備胎艙在沖壓工藝之后的各個部位的減薄率,計算所述備胎艙的各個部位沖壓后的厚度,作為所述備胎艙沖壓后各個部位的厚度;或者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1867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檢測智能終端中惡意代碼的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用于安全帶卷收器的結構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