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輕質化設計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15884.8 | 申請日: | 2014-0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613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曉慧;樊思思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順榮;唐愛華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彈 徑向 連接 結構 輕質化 設計 系統 | ||
1.一種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輕質化設計系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優化定義模塊L1、全局搜索模塊L2、局部鎖定模塊L3和結構分析模塊L4四部分;優化定義模塊L1為整個優化系統的初始設定,貫穿整個系統的工作過程;全局搜索模塊L2和局部鎖定模塊L3為系統優化工作的兩個階段,全局搜索模塊L2實現在大范圍廣域上的一個粗略搜索;局部鎖定模塊L3是在全局搜索L2模塊的基礎上進一步沿梯度方向優化得到最優設計方案;結構分析模塊L4為系統優化過程中對于設計方案獲取結構分析反饋的手段;該四個模塊相互獨立,通過模塊間信息的交互實現每一模塊相應的功能,最終實現對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的優化設計;
所述優化定義模塊L1是對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優化設計問題的定義,包括設計變量定義模塊L11、優化目標定義模塊L12和約束條件定義模塊L13三部分;它們彼此之間是相互并列的關系;該設計變量定義模塊L11是對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優化過程中設計變量的定義,定義徑向螺栓的直徑和個數、兩個艙段連接部分的各寬度和厚度共9個變量為設計變量,數學表達如下:
X={n,d,t,h1,h2,a1,a2,a3,a4};
其中,X為設計變量組,由9個變量組成:n為螺栓個數,整型變量;d為螺栓直徑,整型變量,單位為mm,由螺栓直徑確定選用的螺栓規格,即確定螺栓的各個具體尺寸;t為艙段連接框A、B薄壁區域的厚度,浮點型變量,單位為mm;h1為艙段連接框A連接區域的厚度,浮點型變量,單位為mm;h2為艙段連接框B連接區域的厚度,浮點型變量,單位為mm;a1為艙段連接框A連接區域的寬度,浮點型變量,單位為mm;a2為艙段連接框A階梯過渡段寬度,浮點型變量,單位為mm;a3為艙段連接框B局部加厚區域的寬度,浮點型變量,單位為mm;a4為艙段連接框B端面到螺栓孔中心線的軸向距離,浮點型變量,單位為mm;各變量取值范圍與導彈艙段直徑、材料和承載情況有關,根據要優化的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進行各變量取值范圍的設定;該優化目標定義模塊L12是對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優化過程中優化目標的定義,定義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整體質量最小為優化目標;
數學表達式如下:Min(W);
其中,W為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整體質量,單位為kg;
該約束條件定義模塊L13是對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優化過程中約束條件的定義,從結構強度和剛度的角度出發,強度滿足結構材料的性能,剛度滿足兩個艙段不發生脫節;分別定義結構最大應力小于結構材料的許用應力,艙段連接框A和艙段連接框B沿軸向的錯位位移小于特定值;數學表達式如下:S=(s1,s2,s3,dis)
其中,S為約束條件,由兩部分組成:s1,s2,s3為強度約束,分別對應艙段連接框A、艙段連接框B、螺栓的最大應力小于對應結構材料的許用應力;dis為剛度約束,對應艙段連接框A和艙段連接框B在連接處沿軸向發生的錯位小于特定值,各約束具體取值與結構材料和承載情況有關;
所述全局搜索模塊L2由優化工具構成;其中,優化工具的工作過程為:將初始設計方案提交到結構分析模塊L4進行結構分析,讀取分析結果判斷是否滿足優化終止條件,如滿足則優化結束,否則根據系統設定的更新方法給出新的設計方案,再次進行結構分析,不斷重復以上過程,直到滿足優化終止條件,其中更新方法和優化終止條件在不同模塊中不同;全局搜索模塊中的更新方法是依據試驗方案表的編排,優化終止條件是試驗方案是否完成;其中,試驗方案表是根據拉丁超立方試驗設計方法針對9個設計變量在取值范圍內制定的,實現對全局區域的樣本點均布;樣本點的個數一般為10~200個,樣本點越多,優化效果越好,但相應的計算效率也會越低;所以全局搜索模塊L2的工作過程如下:以試驗方案表為參考,依次將每個樣本點方案提交到結構分析模塊L4,L4處理結束后將相應方案反饋返回;完成試驗方案表中所有樣本點的結構分析后,則試驗方案完成,優化工具對所有樣本點結果進行對比,選擇可行域內優化目標最小的樣本點作為最優局部區域標志,將其提交到局部鎖定模塊L3;
所述局部鎖定模塊L3同樣由優化工具構成,只是更新方法和優化終止條件和全局搜索模塊L2不同;局部鎖定過程中更新方法是依據SQP序列二次規劃梯度優化算法,其中,SQP序列二次規劃梯度優化算法是一種針對非線性問題的數學求解方法,優化終止條件是滿足收斂條件,其中,收斂條件是指兩組設計方案的目標值差異在精度范圍內,精度一般選用0.1%~10%,精度越高,優化效果越好,但相應地會延長系統工作時間;所以局部鎖定模塊L3的工作過程如下:首先將全局搜索模塊L2確定的最優局部區域標志提交到結構分析模塊L4,結構分析模塊L4處理結束后將相應方案反饋返回;優化工具根據SQP序列二次規劃梯度優化算法對反饋進行分析給出新一組設計方案,再次提交到結構分析模塊L4處理,結構分析模塊L4處理結束后再將相應方案反饋返回;重復以上過程,直到該過程滿足收斂條件,則優化系統完成工作,確定最終一組設計方案為最優設計方案;
所述結構分析模塊L4是對設計方案進行結構仿真并分析,從分析結果中提取出優化所需的信息作為方案反饋返回,它由以下6個部分組成:幾何外形L41,外載條件L42,結構材料L43,單元屬性L44,分析求解L45,結果處理L46;它們彼此之間是相互并列的關系;該幾何外形L41實現對結構外形的仿真,建立導彈幾何結構模型;它包括:艙段連接框A的具體尺寸、艙段連接框B的具體尺寸、螺栓的具體尺寸、托板螺母的具體尺寸及彼此間的相對位置;其中,艙段連接框A、艙段連接框B的外徑為0.6m~1.4m,長度與外徑相關,數值上表現為比外徑小0.2m,分為薄壁區域和連接區域,連接區域的厚度為t,寬度為總長與薄壁區域的差,艙段連接框A連接區域的厚度為h1,寬度為a1,與薄壁部分階梯過渡段寬度為a2,艙段連接框B連接區域的厚度為h2,寬度為a3,螺栓位于距離艙段連接框B端面a4的位置上,螺栓個數為n,螺栓直徑為d,根據螺栓直徑選定相應規格的螺栓和托板螺母,確定螺栓和托板螺母的細節尺寸;以上仿真建模過程中部分尺寸為設計變量,故將建模過程中設計變量以如下形式定義:
n=[n],d=[d],t=[t],h1=[h1],h2=[h2],a1=[a1],a2=[a2],a3=[a3],a4=[a4];
新的設計方案會將各變量新的數值賦值于[*],從而實現結構幾何模型的自動化更改過程;該外載條件L42實現結構承受載荷的定義,它包括:位移限制和載荷施加;位移限制是將艙段連接框A薄壁區域遠端固定;載荷施加包括軸向的拉壓,徑向的剪切,垂直于軸向的彎矩以及其他形式的載荷;根據要優化導彈艙段徑向連接結構進行載荷數值的設定;該結構材料L43實現對結構材料屬性的定義;它包括艙段連接框A的材料定義、艙段連接框B的材料定義、螺栓的材;定義和托板螺母的材料定義;其中材料定義是指定結構材料的彈性模量,泊松比,密度參數;艙段連接框A、B選用材料有鋁合金,鎂合金以及復合材料;螺栓和托板螺母選用45號鋼或其他合金鋼;該單元屬性L44實現對仿真結構模型單元的定義;它包括艙段連接框A的單元定義、艙段連接框B的單元定義、螺栓的單元定義、托板螺母的單元定義;艙段連接框A、B薄壁區域選用四節點殼單元,連接區域選用四節點體單元,螺栓和托板螺母選用六面體單元,并將所有體單元定義為接觸體,考慮彼此間接觸作用;該分析求解L45實現結構在定義環境下響應的求解;選用求解器對整體結構進行非線性接觸分析;其中,求解器選用現有成熟軟件;該結果處理L46實現對分析結果進行處理,選取優化過程中關心的響應;在結構分析完畢后,求解器會輸出結構每個單元的質量信息,應力信息與位移信息,從中組合得到結構整體質量,結構各部分最大應力,兩個艙段連接框在連接處沿軸向發生的錯位位移;具體數學表達如下:W=∑wi;s1=max(s1i),s2=max(s2i),s3=max(s3i);dis=max(dis2i-dis1i);其中,wi為結構各單元質量,s1i,s2i,s3i分別為艙段連接框A、艙段連接框B、螺栓和托板螺母每個單元的應力值,dis1i,dis2i分別為位于艙段連接框A、艙段連接框B通孔中心線上的單元的位移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15884.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劣質柴油的改質方法
- 下一篇:利用伸縮擺動式垃圾清理裝置清理垃圾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