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油脂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014266.1 | 申請日: | 2014-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375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花井洋輔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電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1B1/10 | 分類號: | C11B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脂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從異養藻類中回收油脂的油脂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在公共領域或者工業排水領域中處理有機排水時,廣泛采用活性污泥法。通過采用活性污泥法,污水和工業排水被分離成降低了有機物、磷、氮等的含量的處理水和包含能夠用于活性污泥處理的微生物的殘余污泥。目前的狀況是,其中來自污水的殘余污泥占總工業廢棄物中的約20%,一年達8000萬噸,但這些污水污泥的約7成被焚化處置。
通常,采用活性污泥處理法時產生的殘余污泥的含水率為80~90%,該處置中脫水、干燥、焚燒、運輸等需要巨大的能量。尤其是在該焚燒時,會大量消耗重油或天然氣等燃料。
因此,從對環境負荷的關注和污泥減量化的觀點考慮,致力于殘余污泥的循環使用。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如下方法,以有機污泥為營養源培養異養藻類,用DYNO-MILL或超聲波等將培養的異養藻類粉碎,之后使用有機溶劑提取油脂。
另外,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如下方法,培養屬于舟形藻屬的微藻類,使用由正己烷構成的溶劑、由正己烷和甲醇構成的溶劑或由正己烷和乙醇構成的溶劑提取油脂。另外,其[0041]段中記載了為了提高油分的提取效率,優選將懸濁有藻體的有機溶劑加入超聲波均質機等中,對藻體進行物理性破壞。
另外,在專利文獻3中公開了如下方法,利用選自機械性破壞處理、酶處理、堿性化合物的處理、酸性化合物的處理、具有氧或氮的有機化合物的處理中的至少一種方法,對屬于柵藻屬的微藻類的藻細胞壁進行破壞處理,之后從處理物中有機溶劑提取油脂類。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92810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WO2010/116611號小冊子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1-68741號公報
在現有技術中,在使用提取溶劑從異養藻類中提取處理油脂時,為了提高油脂的回收率,在對菌體的細胞壁進行破壞或溶解處理后,進行提取處理。
但是,由于需要另設用于對菌體的細胞壁進行破壞或溶解處理的設備,裝置趨于進一步的大型化、復雜化。另外,由于在進行這些處理時需要能量,因此存在油脂的制造成本增加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油脂制造方法,能夠以低成本且高效地從異養藻類中回收油脂。
本發明的發明人對通過異養藻類生產油脂進行了深入研究,結果發現,屬于Aurantiochytrium屬的微生物、屬于破囊壺菌屬的微生物、屬于裂殖壺菌屬的微生物和屬于Parietichytrium屬的微生物,即使不對其細胞壁進行破壞或溶解處理,通過與含有非極性有機溶劑的提取溶劑混合,可以高效地提取菌體內的油脂,從而完成了本發明。
即,本發明提供一種油脂制造方法,其使用提取溶劑,從具有在菌體內生成和積蓄油脂的能力的異養藻類中提取處理油脂,從而回收油脂,上述異養藻類是選自屬于Aurantiochytrium屬的微生物、屬于破囊壺菌屬的微生物、屬于裂殖壺菌屬的微生物和屬于Parietichytrium屬的微生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將上述異養藻類在不對其細胞壁進行破壞或溶解處理的狀態下,通過與含有非極性有機溶劑的提取溶劑混合,進行上述提取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電機株式會社,未經富士電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1426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軸承套
- 下一篇:一種用于金屬膜分切機的膨脹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