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深埋隧道時空滯后型巖爆防治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14133.4 | 申請日: | 2014-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433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馮夏庭;趙周能;豐光亮;劉國鋒;肖亞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F42D1/00 | 分類號: | F42D1/00;F42D3/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宇晨專利事務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鵬;王敏鋒 |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時空 滯后 型巖爆 防治 方法 | ||
1.一種深埋隧道潛在時空滯后型巖爆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當潛在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為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
步驟1.1a、在以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為中心,半徑為350m的范圍內,各掌子面爆破的循環進尺為1.8-2m;
步驟1.2a、采用高精度毫秒雷管起爆,單段最大起爆藥量不大于20千克;
步驟1.3a、延長與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處于相同洞段的掌子面爆破間隔時間,先后爆破時間間隔大于24小時;
步驟1.4a、錯開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鄰近洞段掌子面爆破時間,前后爆破時間間隔大于4小時;
步驟1.5a、在同一高程存在2條以上隧道平行布置時,優先開挖距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最近的隧道,且不同隧道掌子面沿隧道軸線方向拉開不小于150m的距離,呈階梯式推進;
當潛在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為輕微或中等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
步驟1.1b、在以潛在輕微或中等時空滯后型巖爆區為中心,半徑為150m的范圍內,各掌子面爆破的循環進尺為3-3.5m;
步驟1.2b、采用高精度毫秒雷管起爆,單段最大起爆藥量不大于20千克;
步驟1.3b、延長與潛在輕微或中等時空滯后型巖爆區處于相同洞段的掌子面爆破間隔時間,先后爆破時間間隔大于12小時;
步驟1.4b、錯開潛在輕微或中等時空滯后型巖爆區鄰近洞段掌子面爆破時間,前后爆破時間間隔大于2小時;
步驟1.5b、在同一高程存在2條以上隧道平行布置時,優先開挖距潛在輕微或中等時空滯后型巖爆區最近的隧道,且不同隧道掌子面沿隧道軸線方向拉開不小于150m的距離,呈階梯式推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深埋隧道潛在時空滯后型巖爆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
當潛在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為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還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a、檢查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的支護強度,對于僅完成初噴鋼纖維混凝土區域及時施作錨桿支護,錨桿的行間距為1-1.2m,錨桿的列間距為1-1.2m,長度應穿過圍巖長期安全系數小于1的區域,直徑為32mm;
步驟3a、在潛在強烈或極強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的隧道拱腳、邊墻、拱肩及拱頂布置應力釋放孔,布置在相鄰錨桿的中間,其孔間距為錨桿間距,深度為錨桿孔深度,直徑為40-50mm;
步驟4a、掛鋼筋網后,復噴混凝土前,采用水泥砂漿封堵應力釋放孔;
當潛在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為輕微或中等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還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2b:檢查潛在輕微或中等時空滯后型巖爆區域的支護強度,對于僅完成初噴鋼纖維混凝土區域及時施作錨桿支護,錨桿的行間距為1.5-1.8m,錨桿的列間距為1.5-1.8m,長度應穿過圍巖長期安全系數小于1的區域,直徑為32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14133.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含金線蓮提取液牙膏
- 下一篇:一種多層級信息的關聯展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