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棧應用訪問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12243.7 | 申請日: | 2014-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802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仲華;沈成彬;金曉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12 | 分類號: | H04L29/12;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許蓓 |
| 地址: | 10003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用 訪問 方法 裝置 | ||
1.一種雙棧應用訪問方法,包括:
從域名系統DNS服務器獲取雙棧應用的IPv6地址和IPv4地址;
交替使用IPv6地址和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
如果任意一次連接嘗試成功,則終止連接嘗試,利用成功連接進行通信;
其中,所述交替使用IPv6地址和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包括:
步驟a,使用IPv6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
步驟b,如果達到第一超時時間時IPv6連接仍然沒有建立,使用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
步驟c,如果達到第二超時時間時IPv4連接仍然沒有建立,再次使用IPv6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增加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
步驟d,如果達到第一超時時間時IPv6連接仍然沒有建立,再次使用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增加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
如果達到第二超時時間時IPv4連接仍然沒有建立,重復執行步驟c和步驟d;
或者,所述交替使用IPv6地址和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包括:
步驟a2,使用IPv6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
步驟b2,如果達到第一超時時間時IPv6連接仍然沒有建立,使用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
如果達到第二超時時間時IPv4連接仍然沒有建立,重復執行步驟a2和步驟b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加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包括:將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增加一倍;
所述增加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包括:將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增加一倍。
3.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設置的第一超時時間和第二超時時間的取值范圍為100-500毫秒。
4.一種雙棧應用訪問裝置,包括:
地址獲取單元,用于從域名系統DNS服務器獲取雙棧應用的IPv6地址和IPv4地址;
連接建立單元,用于交替使用IPv6地址和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
訪問單元,用于如果任意一次連接嘗試成功,則終止連接嘗試,利用成功連接進行通信;
其中,所述連接建立單元包括第一連接建立子單元或第二連接建立子單元,
第一連接建立子單元用于:
步驟a,使用IPv6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
步驟b,如果達到第一超時時間時IPv6連接仍然沒有建立,使用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
步驟c,如果達到第二超時時間時IPv4連接仍然沒有建立,再次使用IPv6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增加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
步驟d,如果達到第一超時時間時IPv6連接仍然沒有建立,再次使用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增加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
如果達到第二超時時間時IPv4連接仍然沒有建立,重復執行步驟c和步驟d;
第二連接建立子單元,用于:
步驟a2,使用IPv6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
步驟b2,如果達到第一超時時間時IPv6連接仍然沒有建立,使用IPv4地址來建立連接,并且設置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
如果達到第二超時時間時IPv4連接仍然沒有建立,重復執行步驟a2和步驟b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加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包括:將IPv6連接建立的第一超時時間增加一倍;
所述增加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包括:將IPv4連接建立的第二超時時間增加一倍。
6.根據權利要求4-5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的第一超時時間和第二超時時間的取值范圍為100-500毫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12243.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