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彈性碳纖維釣竿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11171.4 | 申請日: | 2014-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703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07 |
| 發明(設計)人: | 程傳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郎溪普瑞泰漁具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70/34 | 分類號: | B29C70/34;A01K87/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陳其霞 |
| 地址: | 2421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彈性 碳纖維 釣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釣具領域,確切地說是一種高彈性碳纖維釣竿。
背景技術
碳纖維(carbon?fiber),顧名思義,它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具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強纖維。與傳統的玻璃纖維(GF)相比,楊氏模量是其3倍多;它與凱夫拉纖維(KF-49)相比,不僅楊氏模量是其2倍左右,而且在有機溶劑、酸、堿中不溶不脹,耐蝕性出類拔萃。有學者在1981年將PAN基CF浸泡在強堿NaOH溶液中,時間已過去30多年,它至今仍保持纖維形態。
碳纖竿的制造工藝與玻纖竿一樣,都是將浸膠布裁成一頭寬一頭窄的梯形卷在圓錐形鋼模芯上,而后用透明玻璃帶成螺旋狀從頭到尾將其卷緊,再放在電爐中將膠烘干,再從爐中取出將橫芯退出,去掉竿體上的玻璃帶,經修整、打磨、拉漆、裝配后即成漁竿。由于剛浸過膠的布柔軟、玻璃帶又卷得很緊,將竿體勒成高低不平的螺旋狀,而不是碳纖布或玻纖布成螺旋形卷成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彈性碳纖維釣竿。
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一種高彈性碳纖維釣竿,其特征在于:制備方法為:
(1)將利用改性碳纖維制得的碳纖維預浸布裁切好備用;
(2)刷上離型劑的鋼模芯于55-65℃下烘烤10-30分鐘后,將裁切好的碳纖維預浸布纏繞在其上;
(3)再在外面用opp膜將其卷緊,后送入固化爐中120-130℃下加熱成型,鋼模芯退出,去掉竿體上的opp膜,經修整、打磨、拉漆、裝配后即得釣竿;
所述的改性碳纖維的制備方法為:將碳纖維浸入碳纖維表面改性劑中1-2小時后取出,洗滌至中性后,將碳纖維放入85-95℃烘箱中12-24h,即得;
碳纖維表面改性劑的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混勻后制得:
季戊四醇5-6、丙烯腈1-2、丙烯酸乙酯3-4、橘子油1-2、苯并三氮唑1-2、鈦酸酯偶聯劑TMC-TTS1-2、2-甲基丙烯酸甲酯1-2、交聯劑TAC1-2、助劑4-5;助劑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1-2,碳化硅0.1-0.2,硅烷偶聯劑DL6022-3、癸二酸二辛酯2-4、月桂醇聚氧乙烯醚1-2,高錳酸鉀0.1-0.2,,三聚磷酸鈉1-2,醇醚糖苷0.2-0.4、納米二氧化硅3-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彈性碳纖維釣竿,其特征在于:助劑的制備方法是將各原料混勻后,于32-40℃下攪拌5-12分鐘后,即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使用特殊的碳纖維改性劑,使得所得碳纖維預浸布界面性能有明顯改善,彈性高,不易損壞,簡單易用,垂釣手感好。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高彈性碳纖維釣竿,制備方法為:
(1)將利用改性碳纖維制得的碳纖維預浸布裁切好備用;
(2)刷上離型劑的鋼模芯于65℃下烘烤30分鐘后,將裁切好的碳纖維預浸布纏繞在其上;
(3)再在外面用opp膜將其卷緊,后送入固化爐中130℃下加熱成型,鋼模芯退出,去掉竿體上的opp膜,經修整、打磨、拉漆、裝配后即得釣竿;
所述的改性碳纖維的制備方法為:將碳纖維浸入碳纖維表面改性劑中2小時后取出,洗滌至中性后,將碳纖維放入87℃烘箱中15h,即得;
碳纖維表面改性劑的由下述重量(kg)的原料混勻后制得:
季戊四醇6、丙烯腈2、丙烯酸乙酯4、橘子油2、苯并三氮唑2、鈦酸酯偶聯劑TMC-TTS1、2-甲基丙烯酸甲酯2、交聯劑TAC2、助劑5;
助劑由下列重量(kg)的原料制成: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1,碳化硅0.2,硅烷偶聯劑DL6022、癸二酸二辛酯2、月桂醇聚氧乙烯醚2,高錳酸鉀0.2,,三聚磷酸鈉2,醇醚糖苷0.2、納米二氧化硅4。
助劑的制備方法是將各原料混勻后,于40℃下攪拌12分鐘后,即得。
準備全長5.5m的釣竿,進行試驗。在1000、1500、2000g的重物分別作用于釣竿的尖端部的狀態下將釣竿放置在水平面上,其后,以釣竿尾部為轉動中心地將釣竿的尖端部前端從水平面逐漸傾斜地抬起,然后,測量重物離開水平面時的水平面與釣竿尾部之間的角度。所述樣品①為本實施例,所述樣品②為一般普通碳纖維釣竿,其結果如以下的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與樣品②相比,在各個不同負載下可特別看出本實施例樣品②彎曲性的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郎溪普瑞泰漁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經郎溪普瑞泰漁具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1117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