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限制接觸型側球囊導尿管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010182.0 | 申請日: | 2014-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009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1 |
| 發明(設計)人: | 王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亮 |
| 主分類號: | A61M25/10 | 分類號: | A61M25/10;A61L29/04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黎雙華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限制 接觸 型側球囊 導尿管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限制接觸型側球囊導尿管,屬醫療輔助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醫學領域內科疾病、外科疾病、婦產科疾病、骨科疾病及泌尿科疾病需插入導尿管,留置導尿。導尿管是一種常用的醫療輔助器械,可以經由病人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導尿液流出。導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導尿管頭端有一個球囊,用以使導尿管固定留置在膀胱內而不易脫出,導尿管的引流部分連接尿袋收集尿液。留置尿管常見問題有尿路感染、引流不暢、拔管困難、膀胱痙攣或攣縮等,但最常見的并發癥為泌尿系感染。膀胱底內面的一個三角形區域,位于兩輸尿管口與尿道內口之間。膀胱三角是腫瘤、結核和炎癥的好發部位,是膀胱鏡檢查的重點區域,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現有球囊三腔導尿管排泄腔引流孔與膀胱底之間有3-5cm距離,并間隔有一球囊,始終有部分尿液持續殘留于膀胱底部;膀胱內的尿液一般無菌,但尿液同時也是細菌適合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尿液無法完全排空時,尿液留在膀胱底部,任由細菌生成,也就容易發炎;導尿管作為異物長期滯留于膀胱內與殘存尿液接觸,易將結石鹽沉積于尿管末端,形成結石;球囊充水或充氣后呈圓形,氣囊壁持續刺激摩擦膀胱三角,誘發炎癥,病人出現尿頻、尿急、下腹部憋脹不適;?尿道松弛而致漏尿,老年女性,顱內病變,截癱的患者盆底肌和尿道括約肌松弛而引起漏尿;傳統的導尿管使用方法,見尿后需要插入3cm左右,才能注水或注氣。
本申請發明人于2013年7月申請的發明專利201310322421.1,公開了一種限制接觸型側球囊雙孔導尿管,在導尿管的側球囊的管體的對側靠近球囊的底部有一排泄腔引流下孔,靠近球囊的頂部有一排泄腔引流上孔,導尿管置于膀胱后的側球囊在注水或注氣狀態下,自動向一側傾斜,傾斜的側球囊及導尿管與膀胱壁底部組成的構架空間足夠容納膀胱三角,球囊壁及管體與膀胱三角不接觸或有少許接觸,可持續固定導尿管于膀胱內,不脫出。導尿管置于膀胱后的側球囊在注水或注氣狀態下不壓迫膀胱三角,不壓迫輸尿管口。導尿管置于膀胱后的側球囊在注水或注氣狀態下,排泄管腔引流下孔與輸尿管口毗鄰,膀胱內正常尿液及病變異常尿液,及時徹底排空,膀胱內無殘存。這種導尿管很好地解決了現有球囊三腔導尿管置入體內,見尿后需要再插入3cm左右才能注水或充氣,球囊導尿管排泄腔引流孔與膀胱底之間有3-5cm距離,并間隔有一球囊,始終有部分尿液持續殘留于膀胱底部,滋生細菌,發生炎癥,形成結石,引起漏尿;氣囊壁持續刺激摩擦膀胱三角,誘發炎癥,病人出現尿頻、尿急、下腹部憋脹不適等缺陷。
但是這種限制接觸型側球囊雙孔導尿管的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引流下孔位于側球囊對側的管體上,設置于同側。當導尿管置于膀胱后,側球囊在注水或注氣狀態下,自動向一側傾斜,這種傾斜作用可能使得側球囊對側的管體貼于膀胱壁上,如果貼得過緊,很容易封堵住排泄腔引流上孔和排泄腔引流下孔,造成尿液導出緩慢甚至無法導出的情況。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限制接觸型側球囊導尿管,不會出現由于排泄腔引流孔貼壁造成封堵而引起導尿不暢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一種限制接觸型側球囊導尿管,包括管體、尖端、側球囊、球囊囊腔、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通球囊注水或注氣管腔、排泄腔引流下孔、通球囊注水或注氣管腔通球囊孔、球囊注水或注氣抗逆流閥門、排泄腔錐形接口,所述管體是由一種聚合物共混物制造,側球囊置于靠近尖端的管體的一側,通球囊注水或注氣管腔位于管體內,與球囊囊腔相通,所述導尿管的尖端、側球囊、球囊囊腔、排泄腔引流上孔、排泄腔、通球囊注水或注氣管腔、排泄腔引流下孔、通球囊注水或注氣管腔通球囊孔、球囊注水或注氣抗逆流閥門、排泄腔錐形接口通過所述管體連成一體;其特征在于,排泄腔引流下孔設于靠近側球囊底部的對側管體上,在側球囊和尖端之間的管體上設有第一排泄腔引流上孔,第一排泄腔引流上孔的對側管體上設有第二排泄腔引流上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亮,未經王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101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