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效散糧汽車卸糧作業吸塵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007266.9 | 申請日: | 2014-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066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楊振和;蘇振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省糧油科學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B08B15/04 | 分類號: | B08B15/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10201 湖南省長沙市開***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汽車 作業 吸塵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糧食物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散糧汽車卸糧作業粉塵撲捉裝置。
背景技術
散糧汽車裝卸糧食時會產生大量的揚塵,如這些揚塵不控制好會造成環境污染,影響職工身體健康。目前,散糧汽車卸糧作業控制粉塵外溢的方法是在下糧坑上設置吸風罩,現有的吸風罩如圖1所示,由吸風管1、連接段2、前擋風板3、左側擋風板和右側擋風板等組成。這種結構的吸塵裝置存在以下問題:1)吸風作用存在死區,主要原因是散糧汽車卸糧作業時因向下運動的糧食將下糧坑上部的空間分隔成了主揚塵區11和副揚塵區12,吸風對主揚塵區11的粉塵有較好的撲捉能力,而由于向下運動的糧層對吸風形成的阻隔作用,吸風對副揚塵區12的粉塵的影響能力較小,副揚塵區12外溢的粉塵不能被有效撲捉,導致卸糧速度快慢、卸糧量多與少時的吸塵效果都不相同,即使加大吸風量對副揚塵區12的作用也不明顯;2)為了滿足散糧汽車進出和卸糧作用,吸風罩一般都設計得較高,需要的風量大,上部的吸風作用較強,下部的吸風作用較弱,在散糧汽車卸完糧離開后,坑內的糧食在向下流動出坑時產生的外溢粉塵很難撲捉到。因此現有的散糧汽車卸糧吸塵裝置存在能耗高,在卸糧作業的動態過程中控制粉塵外溢的效果不穩定,吸塵效果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散糧汽車卸糧吸塵裝置,其能有效撲捉散糧汽車卸糧時產生的揚塵。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散糧汽車卸糧吸塵裝置包括吸風管、連接段、后擋風板、左側擋風板、右側擋風板,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頂板、內導風板、橫向吸風管和橫向吸風口;內導風板布置在頂板下面,與左、右側擋風板及后擋風板形成一個垂直吸風通道,此垂直吸風通道通過連接部與吸風管聯通;橫向吸風管上開有吸風口。
所述內導風板的寬度為后擋風板寬度的一半,或內導風板的寬度大于后擋風板寬度的一半。能使垂直吸風通道的吸口處于主揚塵區的中部或中下部。
所述橫向吸風管呈扁長條狀,貼地面布置在下糧坑進出散糧汽車的一邊;橫向吸風管面向下糧坑的一面開有長條狀吸風口,吸風口的長度與下糧坑的寬度相同,該吸風口上設有均風格柵或開孔板,使其沿下糧坑的一邊具有均勻的吸風效果,消除吸風死區。
所述橫向吸風管的上面靠吸風口的一邊設有彈性擋塵板。????
所述彈性擋塵板為橡膠或聚氨脂材料板,其頂面離地高度與散糧汽車底部離地高度相同或稍高一點。
本發明高效散糧汽車卸糧作業吸塵裝置的原理和特點是,散糧汽車卸糧作業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產生粉塵外泄,一是卸下的糧食要占據下糧坑的一定空間,會使下糧坑中的空氣向外流動;二是糧食下卸時在重力的作用下會以一定的加速度流向下糧坑,糧食中的粉塵會在空氣的作用下與糧食分離,在流動空氣的作用下形成揚塵;三是卸下的糧食以一定速度與下糧坑或下糧坑中的糧食產生沖擊而形成揚塵。
散糧汽車卸糧作業時在下糧坑的上部被卸下的連續糧流形成了主、副兩個分隔的揚塵區,且主、副揚塵區的揚塵方向有所不同。針對兩個揚塵區各自粉塵外溢的方向在主、副兩個揚塵區分別設置吸風口,順著粉塵外溢的方向順流撲捉揚塵。在主揚塵區的中下部設置吸風口,使主揚塵區的空氣盡可能順著糧流方向,實現高效吸塵的目的;在副揚塵區貼著地面在下糧坑進出散糧汽車的一邊設置橫向吸風口,順著粉塵向汽車底部外溢的方向順流撲捉揚塵。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主揚塵區上部的空氣流場順著糧流方向,能減少糧流中部分粉塵與糧食分離,減少粉塵外溢量,有利于減少吸風管中的含塵量。在兩個揚塵區順著粉塵外溢的方向分別設置吸風口,撲捉揚塵的效率高,控制粉塵所需風量相對較小,控制粉塵外溢的效果好,吸風口順流設置阻力小,能耗也會減少。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散糧汽車卸糧吸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1至圖2中:1、吸風管;2、連接段;3、后擋風板;4、頂板;5、內導風板;6、橫向吸風管;7、吸風口;8、彈性擋塵板;11、主揚塵區;12、副揚塵區。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2所示,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高效散糧汽車卸糧吸塵裝置包括吸風管1、連接段2、后擋風板3、左側擋風板、右側擋風板,它還包括頂板4、內導風板5、橫向吸風管6;內導風板5布置在頂板4下面,與左、右側擋風板及后擋風板3形成一個垂直吸風通道,此垂直吸風通道通過連接段2與吸風管1聯通。
所述內導風板5的高度為后擋風板高度的一半,或內導風板5的高度大于后擋風板3高度的一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省糧油科學研究設計院,未經湖南省糧油科學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07266.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滑枕自動進給的升降臺銑床
- 下一篇:一種麥仁加工工藝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