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銅綠假單胞菌及其在降解黃曲霉毒素方面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01212.1 | 申請日: | 2014-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10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趙月菊;劉陽;蘭茨納·桑格;邢福國;周露;王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62D3/02;C12R1/385;A62D10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陳曉慶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銅綠 假單胞菌 及其 降解 黃曲霉 毒素 方面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株銅綠假單胞菌及其在降解黃曲霉毒素方面的應用。
背景技術
黃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一類主要由黃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真菌產生的有毒次級代謝產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細胞突變的作用,僅0.294mg/kg劑量就能引起敏感動物的急性中毒死亡(Bondy?and?Pestka,2000;Wang?et?al.,2002;Rawal,et?al.,2010),其主要的作用靶標是肝臟,是誘發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還可以引起腎臟和腎上腺的急性病變(Poirier?et?al.,2000;Kensler?et?al.,2011)。
黃曲霉毒素的基本結構是二呋喃環和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前者為基本毒性結構,后者有加強毒性及致癌作用。目前已發現的黃曲霉毒素約有20種,在紫外光下發藍色光(Blue)的為B族(黃曲霉毒素B1和B2),發綠光(Green)的為G族(黃曲霉毒素G1和G2)。黃曲霉毒素M1是黃曲霉毒素B1(AFB1)的羥基化衍生物。其中AFB1分布最廣、含量最高、毒性最強,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
傳統的黃曲霉毒素去毒方法有物理和化學方法,包括氨化法、堿法、高溫法、射線輻照法及超濾-滲濾法等,這些方法存在效果不穩定、營養成分損失大、降解產物復雜、降解產物毒性難以確定,以及難以規模化生產等缺點;此外,吸附法在吸附毒素的同時也會吸附營養成分。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酶等代謝產物降解黃曲霉毒素的方法,生物法具有效率高、特異性強以及對食品、飼料和環境沒有污染的特點,是黃曲霉毒素降解的方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株銅綠假單胞菌及其在降解黃曲霉毒素方面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的一株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其保藏編號為CGMCC?No.8511。
一種降解黃曲霉毒素的方法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包括如下步驟:用所述的銅綠假單胞菌對黃曲霉毒素進行降解處理。
上述方法中,所述降解處理的方式為將所述銅綠假單胞菌的菌懸液和/或發酵液和/或代謝產物與含有黃曲霉毒素的樣品和/或產品混合;
所述含有黃曲霉毒素的樣品和/或產品具體為含有黃曲霉毒素的農產品加工原料、飼料、食品及環境樣品和/或產品。
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中,所述黃曲霉毒素為B族黃曲霉毒素、B族黃曲霉毒素的衍生物和/或G族黃曲霉毒素。
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中,所述B族黃曲霉毒素為黃曲霉毒素B1或黃曲霉毒素B2;
所述G族黃曲霉毒素為黃曲霉毒素G1或黃曲霉毒素G2;
所述B族黃曲霉毒素的衍生物為黃曲霉毒素M1。
上述銅綠假單胞菌和/或其菌懸液和/或發酵液和/或代謝產物在制備降解黃曲霉毒素的產品中的應用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上述銅綠假單胞菌和/或其菌懸液和/或發酵液和/或代謝產物在降解黃曲霉毒素中的應用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上述任一所述的應用中,所述黃曲霉毒素為B族黃曲霉毒素、B族黃曲霉毒素的衍生物和/或G族黃曲霉毒素。
上述任一所述的應用中,所述B族黃曲霉毒素為黃曲霉毒素B1或黃曲霉毒素B2;
所述G族黃曲霉毒素為黃曲霉毒素G1或黃曲霉毒素G2;
所述B族黃曲霉毒素的衍生物為黃曲霉毒素M1。
本發明提供的銅綠假單胞菌可高效降解黃曲霉毒素,該菌作為黃曲霉毒素降解的生物材料,無論在開發新的生物降解菌劑還是生物降解無菌制劑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附圖說明
圖1為黃曲霉毒素B1降解效果液相色譜圖。
圖2為黃曲霉毒素B2降解效果液相色譜圖。
圖3為黃曲霉毒素G1降解效果液相色譜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0121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