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實現物理隔離的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01008.X | 申請日: | 2014-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293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16 |
| 發明(設計)人: | 呂翔;李江;陳劍;劉佩進;魏祥庚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北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3/38 | 分類號: | G06F13/38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業大學專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陳星 |
| 地址: | 710072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現 物理 隔離 計算機 之間 交換 信息 方法 | ||
1.一種在實現物理隔離的計算機之間交換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驟:
步驟1:取計算機A中待傳輸文件的文件名作為編號為0的原始數據塊;將待傳輸文件的文件內容分解成M個原始數據塊,編號為1~M,第1~M-1個原始數據塊的大小為n-4個字節,第M個原始數據塊的大小為N-(n-4)(M-1)個字節,其中N為待傳輸文件的文件內容的字節數,n為單幅二維碼圖像所能存儲的最大字節數;
步驟2:對于步驟1得到的M+1個原始數據塊,分別依次執行如下步驟:
步驟2.1:計算序號m的原始數據塊的CRC-16校驗碼,得到長度為2個字節的CRC-16校驗碼,其中m=0,1,2,…,M;
步驟2.2:根據序號m的原始數據塊生成長度為p個字節的待傳輸數據塊,其中當m=0時,p等于待傳輸文件的文件名長度加4,當m=1~M-1時,p=n,當m=M時,p=N-(n-4)(M-1)+4;待傳輸數據塊中的第1~2個字節表示剩余的待傳輸數據塊數f,對于第0~M個待傳輸數據塊,f=M,M-1,M-2,…,0;待傳輸數據塊中的第3~4個字節表示步驟2.1生成的序號m的原始數據塊的CRC-16校驗碼;待傳輸數據塊中的第5~p個字節表示序號m的原始數據塊的數據;
步驟2.3:根據步驟2.2得到的待傳輸數據塊生成其對應的二維碼圖像;
步驟2.4:將步驟2.3生成的二維碼圖像在計算機A的顯示器上顯示;
步驟2.5:計算機B連接的數碼相機獲取計算機A屏幕上顯示的二維碼圖像;
步驟2.6:計算機B對步驟2.5獲得的二維碼圖像進行解碼處理,得到長度為p字節的字符串;
步驟2.7:對于步驟2.6解碼得到的字符串,計算機B計算其第5~p字節對應的CRC-16校驗碼,如果校驗碼與步驟2.6得到的字符串的第3~4字節相同,表明信息正確,否則表明信息錯誤;
步驟2.8:如果步驟2.7對比結果表明信息正確,生成內容為“OK”的二維碼顯示在計算機B的屏幕上,并將步驟2.6得到的字符串的第5~p字節作為第m個文件數據塊;如果步驟2.7對比結果表明信息錯誤,生成內容為“ERROR”的二維碼顯示在計算機B的屏幕上;
步驟2.9:計算機A連接的數碼相機獲取計算機B屏幕上顯示的二維碼圖像;
步驟2.10:計算機A對步驟2.9獲得的二維碼圖像進行識別,如果內容為“OK”表明傳輸成功,則回到步驟2.1開始處理第m+1個待傳輸數據塊;如果內容為“ERROR”表明傳輸錯誤,則回到步驟2.4,在計算機A的顯示器上重新顯示步驟2.3生成的二維碼圖像;
步驟3:當計算機B接收到的文件數據塊數量為M+1時,表明傳輸完畢;計算機B將得到的第1~M個文件數據塊順序連接起來,得到由計算機A傳輸的文件內容;第0個文件數據塊為文件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北工業大學,未經西北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0100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土壤水分測量傳感器
- 下一篇:一種礦物分析用電子探針樣本夾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