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000175.2 | 申請日: | 2014-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360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23 |
| 發明(設計)人: | 許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許偉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1/02;A61P37/08;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專利商標事務所 34113 | 代理人: | 朱恒蘭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過敏性 鼻炎 藥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部分伴有嗅覺減退等。中醫稱之為“傷風鼻塞”,其發病率高,發病人群年齡層廣,且極易反復。誘發過敏的主要原因有:遺傳、生活環境以及一些不明因數等。目前治療過敏性鼻炎主要采用藥物吸鼻法、鼻內塞藥法,以及手術等。但都存在著諸如治標不治本,愈后易復發,使用的藥物有毒副作用大,以及手術風險高,治療費用高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對于過敏性鼻炎治療具有療效明顯,愈后復發率低,治療費用低廉,且沒有副作用的藥物。
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制成:黃芪10-20份,黨參5-15份,干姜5-10份,桂枝5-15份,麻黃5-10份,五味子5-15份,地龍5-15份,烏梅5-15份,甘草3-8份。
優先配方:
黃芪15份,黨參10份,干姜6份,桂枝10份,麻黃7份,五味子10份,地龍10份,烏梅10份,甘草4份。
以下是本發明使用的原料的藥效、藥理說明:
黃芪: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具有益氣固表、利水滲濕、托毒生肌等功效。有些人一遇天氣變化就容易感冒,中醫學稱為“表不固”,可用黃芪來固表,因此常服黃芪可以避免經常性的感冒。本品具有增強免疫力,增強能量,抗疲勞,抗突變,保肝,抑制破骨細胞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強心降壓、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勞、抗腫瘤、抗病毒、鎮靜、鎮痛等作用。
黨參:味甘、微酸,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本品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增強造血功能、抗應激、強心、抗休克、調節血壓、抗心肌缺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還具有益智、鎮靜、催眠、抗驚厥等作用。
干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的功效。藥理實驗表明具有興奮豚鼠離體腸管、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及心臟呼吸中樞、興奮心臟、抗組胺、抑菌、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桂枝:味辛、甘,性溫。歸肝、腎、脾經。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通陽化氣的功效。是主治里寒常用的溫里藥,具有補元陽、通血脈、暖脾胃之功效,常與補肝腎藥、補氣血藥配伍,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肢冷脈微,與其它溫里藥配伍治療脘腹冷痛、寒痹腰痛,具有明顯的鎮痛和抗癌防癌的作用。
麻黃:味辛、微苦,性溫。歸肺、膀胱經。具有平喘,鎮咳,去痰,發汗,利尿,抗炎,解熱,興奮中樞的功效。本品還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等作用。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腎、心經。具有《本經》記載本品: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強機體對非特異性刺激的防御能力;五味子素有廣泛的中樞抑制,?并且有安定作用;對炭疽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地龍:味咸,性寒。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等功效。經過對豚鼠的實驗認為:地龍的某種組分可阻滯組胺受體,對抗組胺使氣管痙攣及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此為平喘的主要機制。
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等功效。本品酸澀收斂,斂肺止咳,適用于肺虛久咳少痰或乾咳無痰之癥。動物實驗表明:烏梅煎劑(1:1)及其合劑能減少豚鼠的蛋白性休克的動物死亡數。因此認為烏梅有一定的脫敏作用,?可能由于非特異性刺激產生了更多的游離抗體、中和了侵入體內的過敏原所致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胃、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本品還具有抗炎、抗病毒,和保肝解毒及增強免疫、抗癌防癌、干擾素誘生劑及細胞免疫調節劑等功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許偉,未經許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0017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