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背光車輛銘牌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90000643.5 | 申請日: | 2013-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641538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維奇·扎羅夫 | 申請(專利權)人: | 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維奇·扎羅夫 |
| 主分類號: | B60Q1/56 | 分類號: | B60Q1/56;G09F1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剛;李靜 |
| 地址: | 俄羅斯*** | 國省代碼: | 俄羅斯;RU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 車輛 銘牌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裝飾元件。
背景技術
已知的技術解決方案-背光銘牌(DRIVE2.RU.Community?of?cars?and?people.LED?tuning:Blog.Illuminated?nameplate?HONDA.(車與人社區(qū)——LED調(diào)節(jié)——博客本田的背光車輛銘牌)網(wǎng)址鏈接URL:http://www.drive2.ru/communities/ledtuning/blog/288230376151805419/(操作日期為2012年3月22日))。該發(fā)光銘牌包括透明銘牌、二極管條帶、透明嵌件以及緊固件。銘牌具有凹陷部分,二極管條帶放置在該凹陷部分內(nèi)。在二極管條帶的側(cè)邊上,銘牌連接至透明嵌件。在與銘牌連接相反的一側(cè)上,透明嵌件具有緊固件。緊固件用于將背光銘牌連接至車輛的表面。
該原型的一個缺點是其光效率低。
背光銘牌最接近的技術解決方案(原型),是RF專利第114296號,優(yōu)先權日為2011年12月13日,公開日為2012年3月20日。背光車輛銘牌包含:基座元件,具有相對地定位的外表面和第一內(nèi)表面;透明元件,具有相對地定位的第二內(nèi)表面和連接表面;以及光源。基座元件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基座元件的第一內(nèi)表面與透明元件的第二內(nèi)表面連接。光源制造為發(fā)光二極管條帶的形式并且該光源位于基座元件與連接表面之間。在第二內(nèi)表面的側(cè)邊上,制成透明元件內(nèi)的通道。光源位于該給定的通道內(nèi)。?該裝置通過連接表面固定至車身。該光源連接至電源。光源發(fā)出的光穿過透明元件并且照亮銘牌的周緣。
該原型的一個缺點是其光效率低。
所提出的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光效率。
實用新型內(nèi)容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背光車輛銘牌的第一變型實現(xiàn)了所設定的目標,所述背光車輛銘牌包括:基座元件,所述基座元件的第二外表面和第二內(nèi)表面位于所述基座元件的相對側(cè)上,并且所述基座元件的上表面和第一連接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內(nèi)表面與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間并且位于所述基座元件的相對側(cè)上;第一透明元件,所述第一透明元件具有側(cè)表面,并且所述第一透明元件的第一內(nèi)表面和第一外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元件的相對的側(cè)上;以及光源;所述基座元件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并且連接至所述第一透明元件;在所述上表面的一側(cè)上于所述基座元件中形成有孔,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元件位于所述基座元件的所述孔內(nèi);通過將所述第二內(nèi)表面連接所述側(cè)表面,所述基座元件連接至所述第一透明元件;所述第一連接表面設置成用于將所述背光車輛銘牌固定至車身;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元件的面向所述第一連接表面的一側(cè),從而允許來自所述光源的光穿過所述第一透明元件。
通過本實用新型的背光車輛銘牌的第二變型也能夠?qū)崿F(xiàn)所設定的目標,所述背光車輛銘牌包括:基座元件,所述基座元件的第二外表面和第二內(nèi)表面位于所述基座元件的相對側(cè)上,并且所述基座元件的上表面和第一連接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內(nèi)表面與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間并且位于所述基座元件的相對側(cè)上;第二透明元件,所述第二透明元件的第三內(nèi)表面和第三外表面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元件的相對側(cè)上,并且所述第二透明元件的第二連接表面和第三連接表面位于所述第三內(nèi)表面與所述第三外表面之間?并且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元件的相對側(cè)上;以及光源;所述基座元件由不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基座元件的所述第一連接表面與所述第二透明元件的所述第二連接表面連接;在所述上表面的一側(cè)上于所述基座元件中形成有孔,并且所述第三連接表面設置成用于將所述背光車輛銘牌固定至車身,其中,所述背光車輛銘牌還包括第一透明元件,所述第一透明元件具有側(cè)表面,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元件的相對側(cè)上的第一內(nèi)表面和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透明元件位于所述基座元件的所述孔內(nèi);所述基座元件的所述第二內(nèi)表面連接至所述第一透明元件的所述側(cè)表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連接表面所在的一側(cè)上,從而允許光穿過所述第一透明元件和所述第二透明元件。
附圖說明
通過圖1和圖2圖示了本實用新型,圖1示出了該裝置的第一變型的橫截面,并且圖2示出了該裝置的第二變型的橫截面。
具體實施方式
數(shù)字標號:第二外表面1、上表面2、基座元件3、第二內(nèi)表面4、第一連接表面5、凹陷部分6、第一透明元件7、光源8、第一外表面9、第一內(nèi)表面10、側(cè)表面11、第二連接表面12、第三內(nèi)表面13、第二透明元件14、第三外表面15以及第三連接表面16。
該裝置的第一變型的主要元件有基座元件3、第一透明元件7、光源8以及固定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維奇·扎羅夫,未經(jīng)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維奇·扎羅夫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90000643.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車船用電汽笛
- 下一篇:一種車廂自動遮蓋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