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跨乘式車輛的整流罩結構以及跨乘式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80930.6 | 申請日: | 2013-11-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70540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山田真司;植本匠 | 申請(專利權)人: | 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J17/00 | 分類號: | B62J17/00;B62J17/02;B62J23/00;B62J9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橋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 |
| 地址: | 日本兵庫***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前方開口 跨乘式車輛 開口形成部 整流罩結構 傾斜壁 形成部 前后方向延伸 車寬方向 傾斜面 外側壁 外側部 配置 車身 開口 | ||
跨乘式車輛的前整流罩結構(14)具有:形成有朝前方打開的前方開口(72a)的前方開口形成部(72);配置于比前方開口(72a)靠近后方,且形成有朝后方打開的后方開口(76a)的后方開口形成部(76);配置于前方開口形成部(72)的下部和后方開口形成部(76)的下部之間,并且具有以越向后方越高的形式傾斜的傾斜面(80a)的傾斜壁(80);和在車身(12)的車寬方向的傾斜壁(80)的外側部(80b)的上方,在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外側壁(8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覆蓋車身前部的跨乘式車輛的整流罩結構以及具備該整流罩結構的跨乘式車輛。
背景技術
在記載于專利文獻1的摩托車中,前整流罩以從前叉的上端的前方至側方覆蓋車身的形式設置。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61-132481號。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關于專利文獻1的摩托車,存在期望更高的高速行駛穩定性的情況。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形成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夠改善高速行駛穩定性的跨乘式車輛的整流罩結構以及跨乘式車輛。
解決問題的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的跨乘式車輛的整流罩結構具有:形成有朝車身前方打開的前方開口的前方開口形成部;配置于比所述前方開口靠近車身后方,且形成有朝后方打開的后方開口的后方開口形成部;配置于所述前方開口形成部的下部和所述后方開口形成部的下部之間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以越向后方越高的形式傾斜的傾斜面的傾斜壁;和從車身的車寬方向的所述傾斜壁的外側部向上方突出且在前后方向延伸地形成的外側壁。
當行駛風從前方開口流入前方開口的后側區域時,該行駛風通過傾斜壁并從后方開口流出至車身外部。傾斜壁的傾斜面以越向后方越高的形式傾斜,因此使行駛風與傾斜面碰撞,以此在傾斜面上產生向下的力(以下稱為“下壓力(down force)”),從而產生將車輪向路面按壓的力。后方開口向車身后方開放并配置,因此能夠促進從前方開口向后方開口的行駛風的流動,能夠抑制行駛風的流速降低。又,通過外側壁防止傾斜面上流動的行駛風偏離至車身的車寬方向外側。因此,能夠在傾斜面上有效地產生下壓力。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的跨乘式車輛具備車身、和以覆蓋所述車身的前部的形式設置的上述跨乘式車輛的整流罩結構。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在傾斜面上有效地產生下壓力,因此能夠改善高速行駛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根據實施形態的跨乘式車輛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2是示出根據實施形態的跨乘式車輛的結構的主視圖;
圖3是放大示出整流罩結構的左半部分的結構的主視圖;
圖4是從前方右側觀察整流罩結構的左半部分的結構的放大立體圖;
圖5是縱向剖切左側的空氣動力(aerodynamic)裝置并從左側觀察的要部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根據本發明的跨乘式車輛的優選實施形態。以下說明中使用的各方向是由騎乘跨乘式車輛的駕駛員觀察的各方向,左右方向與車身的車寬方向一致。以下說明中,將車身的車寬方向內側稱為“內側”,將車身的車寬方向外側稱為“外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未經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809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底部具有改進型拱頂的容器
- 下一篇:轉向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