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在用戶身份模塊處于有效通信模式時處理傳入的通信請求的方法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380078650.1 | 申請日: | 2013-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4320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3-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一農;吳光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諾基亞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0 | 分類號: | H04W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酆迅 |
| 地址: | 芬蘭*** | 國省代碼: | 芬蘭;FI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用戶 身份 模塊 處于 有效 通信 模式 處理 傳入 請求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的示例實施例總體上涉及處理傳入的通信請求,諸如傳入的呼叫或者傳入的消息,并且更具體地涉及處理在第一用戶身份模塊(SIM)處于有效通信模式時向第一SIM轉發的傳入的通信請求。
背景技術
一些通信設備、諸如移動電話、個人數字助理(PDA)、智能電話等可以包括多個SIM,諸如第一和第二SIM。包括第一和第二SIM的通信設備可以稱為雙SIM設備。一些雙SIM設備可以采用單待設計以具有單個射頻(RF)訪問通道。關于雙SIM單待設備,第一和第二SIM在空閑模式下都可以有效,并且每個SIM可以發起或者接收通信請求,諸如電話呼叫、消息(例如短消息服務(SMS))消息等。然而,在SIM之一(諸如第一SIM)處于有效通信模式下以具有有效的語音或數據連接的情況下,雙SIM單待設備的單個RF接入信道將使用并且另一SIM(諸如第二SIM)將不能夠與網絡同步。因此,可能丟失給第二SIM的傳入的通信請求而沒有給接收傳入的通信請求的通信設備的用戶的任何通知。
為了向用戶提供某種通知,可以將給第二SIM的傳入的通信請求轉發至第一SIM。作為向第一SIM轉發傳入的通信請求的結果,可以諸如經由雙SIM單待設備的顯示器向用戶提供與所轉發的通信請求相關的通知。在用戶拒絕傳入的通信請求的情況下,雙SIM單待設備可以關于第一SIM來記錄錯過的通信請求,這與傳入的通信請求最初被定向至第二SIM截然相反。通過記錄到第一SIM的錯過的通信請求,錯過的通信請求的返回可以證明稍微有些脫節,因為錯過的通信請求(諸如電話呼叫)的返回將呈現為源自與傳入的通信請求最初被定向的電話號碼所的不同的電話號碼。類似地,由于指示錯過的通信請求涉及第一SIM的日志或者通知(這與傳入的通信請求最初被定向至第二SIM截然相反),接收傳入的通信請求的通信設備的用戶也可能混亂性。例如,接收傳入的通信請求的通信設備的用戶可能想要知道當發起傳入的通信請求的一方實際上已經將通信請求定向到不同的電話號碼——即與第二SIM相關聯的電話號碼——時發起傳入的通信請求的一方如何獲取與第一SIM相關聯的電話號碼。實際上,用戶可以使用第一SIM用于個人呼叫并且使用第二SIM用于商務呼叫。
參考圖1,作為示例,具有多個SIM的通信設備還可以具有多個呼叫日志,其中之一與每個SIM相關聯。在雙SIM單待設備中,通信設備可以維持兩個呼叫日志,其中之一與每個SIM相關聯。在圖1的示例中,可以維持分別與第一和第二SIM相關聯的第一和第二呼叫日志以記錄意圖用于相應的SIM的傳入的通信請求。如以上所指出的,混亂性(confusion)可能導致向第一SIM轉發到第二SIM的傳入的通信請求的情況,因為傳入的通信請求將被記錄在與第一SIM相關聯的第一呼叫日志中,即使傳入的通信請求實際上被定向到第二SIM,至少在初始時。混亂性或者不便性在家庭成員共享通信設備(其中每個SIM由家庭的不同成員所擁有)的情況下可能尤其是個問題。另外,如果聯系方式存儲在SIM上而非在通信設備上,則可能沒有向用戶呈現與錯過的呼叫相關聯的姓名。
另外,發起傳入的通信請求的一方在第一SIM處于有效通信模式的情況下在接收到傳入的通信請求時可以接收“無應答”消息,即使雙SIM單待設備的用戶可能更適當地被特征化為繁忙。然而,如果雙SIM單待設備的用戶響應于傳入的通信請求的通知而接受傳入的通信請求,則雙SIM單待設備的用戶可以不利地引起呼叫轉發費用。
已經開發了雙SIM雙待設備以允許第一和第二SIM同時處于有效通信模式,從而提供兩個RF訪問通道,一個用于每個SIM。然而,雙SIM雙待設備通常需要另外的無線電電路系統以便建立和維持多個RF接入通道,從而增加設備的成本。另外,雙SIM雙待設備可能關于用于第一和第二SIM的多個RF接入信道的建立和維護消耗另外的功率。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諾基亞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諾基亞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7865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