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幀的發送、接收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78047.3 | 申請日: | 2013-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3204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佳胤;林英沛;羅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52/00 | 分類號: | H04W52/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接入點 發射功率 發送 調度 數據幀 站點 方法和裝置 干擾功率 站點發送數據 調度指示 發送調度 功率控制 關聯站點 頻譜資源 下行發送 響應信令 信令開銷 影響區域 指示信令 實時性 信道 占用 反饋 網絡 保證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據幀的發送、接收方法和裝置,該數據幀的發送方法包括:第一接入點接收第一接入點的關聯站點反饋的第一干擾功率參數,接收第二接入點發送的第二干擾功率參數;如果確定第一接入點工作的信道當前被第二接入點占用,則確定待調度站點和第一接入點對待調度站點的發射功率,并以確定的發射功率發送調度指示信令,接收可被調度站點發送的調度指示響應信令;以確定的發射功率中與可被調度站點對應的發射功率向可被調度站點發送數據幀。本發明可以實現多個處于相互影響區域中的第一接入點同時進行下行發送,提高網絡頻譜資源的利用,并且無需額外的信令開銷,同時保證了功率控制的實時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數據幀的發送、接收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無線通信網絡中的鄰區干擾管理是提升網絡吞吐量的關鍵手段,現下受到業內的廣泛關注。
在蜂窩通信系統中,隨著用戶對于業務需求增加,要求網絡能夠承載更大的吞吐量。
現有的一種技術方案為在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簡稱:LTE)Rel-8/9中,使用小區間干擾協調(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以下簡稱:ICIC)的算法,通過降低鄰小區的干擾來提高小區邊緣用戶的吞吐量。具體地,可以通過軟頻率復用(Soft Frequency Reuse;以下簡稱:SFR)來實現ICIC。但是,SFR中的頻帶分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需要在網絡部署時確定小區邊緣用戶使用的頻點和帶寬。然而靜態的頻譜劃分無法適應瞬時的業務和用戶分布變化,會造成頻譜資源浪費。
現有的提升網絡容量的技術方案存在無法適應瞬時的業務和用戶分布變化,導致頻譜資源浪費。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數據幀的發送、接收方法和裝置,以提高網絡頻譜資源的利用。
本發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種數據幀的發送方法,包括:
第一接入點接收所述第一接入點的關聯站點反饋的第一干擾功率參數;所述第一接入點與所述第二接入點的覆蓋區域有重疊;所述第一干擾功率參數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點在不影響所述第一接入點與所述第一接入點的關聯站點通信的情況下的發射功率或發射功率下降值;
所述第一接入點接收所述第二接入點發送的第二干擾功率參數,所述第二干擾功率參數是所述第二接入點的關聯站點反饋給所述第二接入點的;所述第二干擾功率參數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點在不影響所述第二接入點與所述第二接入點的關聯站點通信的情況下的發射功率或發射功率下降值;
如果所述第一接入點確定所述第一接入點工作的信道當前被所述第二接入點占用,則所述第一接入點根據所述第一干擾功率參數、所述第二干擾功率參數和當前占用所述信道的第二接入點的發射功率,確定所述第一接入點的待調度站點和所述第一接入點對所述待調度站點的發射功率;
所述第一接入點以確定的發射功率向所述待調度站點發送調度指示信令,并接收所述待調度站點中的可被調度站點發送的調度指示響應信令;
所述第一接入點以所述確定的發射功率中與所述可被調度站點對應的發射功率向所述可被調度站點發送數據幀。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干擾功率參數包括所述第二接入點的無害發射功率上限,所述第二接入點的無害發射功率上限為所述第二接入點在不影響所述第一接入點與所述第一接入點的關聯站點通信的情況下所允許的最大發射功率;
所述第二干擾功率參數包括所述第一接入點的無害發射功率上限,所述第一接入點的無害發射功率上限為所述第一接入點在不影響所述第二接入點與所述第二接入點的關聯站點通信的情況下所允許的最大發射功率。
結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入點確定所述第一接入點工作的信道當前被所述第二接入點占用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7804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