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用燈具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76013.0 | 申請日: | 2013-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190159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5 |
| 發明(設計)人: | 中村浩之;安達啟 | 申請(專利權)人: | 麥克賽爾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21S41/16 | 分類號: | F21S41/16;F21S41/37;F21V7/22;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牛孝靈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熒光體 出射 激發光 車輛用 散射 燈具 光源 鏡面反射光 反射器 散射板 熒光 反射 熒光體表面 熒光體配置 車輛前方 鏡面反射 亮度不均 反射面 照明光 減小 激發 | ||
本發明提供以簡單的結構出射減小了色彩不均和亮度不均的照明光的車輛用燈具。該車輛用燈具包括:出射激發光的光源;能夠被從光源出射的激發光激發而出射熒光的熒光體;使激發光中在熒光體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的鏡面反射光散射的散射板;和將從熒光體出射的熒光和被散射板散射后的散射激發光反射到車輛前方的反射器,其中,熒光體配置在光源的上方,反射器的反射面以從鏡面反射光自熒光體反射的方向起至熒光體下方與該熒光體相對的方式形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使用激光發光元件的車輛用燈具。
背景技術
在近年來的汽車用前燈等車輛用燈具中,為了降低光源的能耗,人們提出了使用發光二極管(LED)和激光二極管(LD)的產品,并且部分已經實用化。特別是在LD光源的情況下,由于光轉換效率高、發光面積小,所以有利于燈具的小型化。
車輛用燈具根據國際標準等規定了色度,其中前燈被規定為白色或黃色。而近年來,提高前燈出射的照明光的色溫的需求變得很高。在此,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出射藍光波段激發光(激光)的激發光源,接收該激發光而發射從綠光波段到紅光波段的熒光的發光部,和混合激發光與熒光的光混合層。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54084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根據專利文獻1,作為減小色彩不均和亮度不均的結構,在反射器上設置激發光的通過孔,使激發光經該通過孔照射到熒光體上。然而,存在難以理想地加工該通過孔的問題。如果該通過孔過大,則照明光的漏光增多,如果過小,則使激發光通過的調節將變得困難。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簡單的結構減小色彩不均和亮度不均的車輛用燈具。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優選技術方案如下所述。該車輛用燈具包括:出射激發光的光源;能夠被從光源出射的激發光激發而出射熒光的熒光體;使激發光中在熒光體表面發生了鏡面反射的鏡面反射光散射的散射板;和將從熒光體出射的熒光和被散射板散射后的散射激發光反射到車輛前方的反射器,其中,熒光體配置在光源的上方,反射器的反射面以從鏡面反射光自熒光體反射的方向起至熒光體下方與該熒光體相對的方式形成。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提供以簡單的結構減小色彩不均和亮度不均的車輛用燈具。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車輛用燈具的結構的側剖視圖。
圖2是表示照明光的光路的側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參考附圖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車輛用燈具的結構的側剖視圖,同時也表示了激發光的光路。車輛用燈具1為所謂的投射型燈具,包括由半導體發光元件構成的光源11、會聚透鏡12、受激發光激發而發射黃色熒光的熒光體13、金屬板14、反射器15、散射板16、金屬板保持件17和散射板保持件18。光源11為激光二極管(LD),出射激發光(藍色激光)。會聚透鏡12配置在光源11的出射側,使從光源11出射的激發光會聚到配置于上方的熒光體13的表面上。熒光體13形成在金屬板14上的部分區域處,該金屬板14通過金屬板保持件17固定在反射器15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麥克賽爾株式會社,未經麥克賽爾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760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