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彎曲過渡表面內觸頭及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380068952.0 | 申請日: | 2013-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85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2 |
| 發明(設計)人: | R·瓦卡羅;J·帕拉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康普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R24/38 | 分類號: | H01R24/38;H01R9/05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秦振 |
| 地址: | 美國北卡***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彎曲 過渡 表面 內觸頭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纜連接器。更特別地,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改進的無源互調失真(PIM)電氣性能和機械互連特性的用于同軸連接器的內觸頭。
背景技術
同軸電纜連接器使用在例如需要高水平的精度和可靠性的通信系統中。
為在電纜與連接器之間建立可靠的機電互連,所希望的是,在同軸電纜的導體與同軸連接器之間具有基本上均勻的、周向的接觸。與內導體的互連可以通過內觸頭提供,所述內觸頭利用多個彈簧爪牢固地接合內導體。該技術的代表是共同擁有的于2010年9月28日頒發給Nahid?Islam的發明名稱為Inner?Conductor?End?Contacting?Coaxial?Connector?and?Inner?Conductor?Adapter?Kit的美國專利No.7,803,018。
在系統安裝期間,可以對連接器施加軸向力和/或旋轉力,例如,當將內導體插入以與內觸頭接合的時候以及當所附接的同軸電纜朝著下一互連布線并操控就位和/或彎曲以便與電纜支撐件和/或保持吊架對準的時候。同軸電纜和同軸連接器相對彼此的旋轉可能會損壞連接器、電纜和/或電纜/連接器互連的完整性。此外,一旦安裝好,隨著時間推移而施加于互連的扭曲、彎曲和/或振動可能會使連接器-電纜互連退化和/或引入PIM。
同軸電纜連接器市場中的競爭把注意力集中在改進電氣性能和最小化總體成本(包括材料成本)以及安裝人員培訓要求上。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的用于同軸連接器的內觸頭。
附圖說明
附圖顯示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它們結合到說明書中并構成該說明書的一部分,其中,附圖中同樣的附圖標記表示相同的特征或元件,并且在這些附圖標記出現的每個附圖中可能沒有對其進行詳細描述,這些附圖與上面給出的本發明的概要描述和下面給出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的原理。
圖1是與內導體接合的示例性內觸頭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2是圖1中組件的示意性立體剖視圖。
圖3是圖1中組件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4是在開始加工成內觸頭之前主體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5是圖4中主體的示意性立體剖視圖。
圖6是圖4中主體在倒角之后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7是圖6中主體的示意性立體剖視圖。
圖8是圖6中主體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9是圖6中主體在開槽之后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0是圖9中主體的示意性立體剖視圖。
圖11是圖9中主體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12是圖9中主體在型鍛之后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3是圖12中主體的示意性立體剖視圖。
圖14是圖12中主體的示意性端視圖。
圖15是用于中空內導體的內觸頭的替換實施例的示意性立體圖。
圖16是圖15中內觸頭的示意性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人認識到,同軸連接器的內觸頭與同軸電纜的內導體之間初始插入、運動和/或對準的偏斜可能會刮擦和/或刮痕內導體的表面而產生PIM。
刮擦和/或刮痕被認為部分是由于通過形成內觸頭的彈簧爪的傳統方法產生的彈簧爪接觸區域的側面處的尖銳邊緣而導致的,例如通過鋸切等橫跨內導體的端部加工而形成彈簧爪,導致其間留下尖銳邊緣。沿著尖銳邊緣留下的碎片和/或毛邊還可能產生金屬碎屑,而金屬碎屑則能夠在互連區域內運移,形成另一PIM源。
如例如圖1至3所示,同軸連接器的示例性內觸頭1具有帶有多個彈簧爪5的主體3,所述彈簧爪由主體3的環繞內導體孔7的部分形成,所述內導體孔7朝向內觸頭1的電纜端敞開。每個彈簧爪5設置有例如鄰近彈簧爪5的遠端定位的接觸表面9,接觸表面9的尺寸設計成接觸與同軸連接器互連的同軸電纜的內導體11。
從接觸表面9的周邊到彈簧爪5的其余部分的過渡部13可以設置為彎曲表面。彎曲表面可以形成為包括圓弧部、倒角部、浮凸部(relief)等的形式。由此,接觸表面5的周邊可以設置成不帶尖銳邊緣或毛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康普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康普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689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激光發射裝置和主振蕩器功率放大器系統
- 下一篇:屏蔽連接器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