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屏蔽連接器結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380068158.6 | 申請日: | 2013-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853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9-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R13/648 | 分類號: | H01R13/648;H01R13/52;H01R13/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吳立;鄒軼鮫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屏蔽 連接器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屏蔽連接器結構,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將屏蔽電線與連接目標對象相連接的屏蔽連接器結構,所述屏蔽電線從連接目標對象的一端到另一端插通插孔。
背景技術
在過去,在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中,諸如電極、蓄電池和逆變器這樣的裝置利用屏蔽電線而互相連接,并且提出使裝置的外殼和屏蔽電線接地連接的屏蔽連接器結構(參見,例如,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1中描述的屏蔽連接器結構100構造成將連接目標對象的金屬殼6與屏蔽電線1連接,如圖7所示,并且使得連接部防水。屏蔽電線1是同軸電纜,包括導體2、覆蓋導體2的外周的內(nèi)絕緣被覆3、設置在內(nèi)絕緣被覆3外周的由諸如編織線這樣的導體制成的屏蔽單元4以及覆蓋屏蔽單元4的外周的外絕緣被覆5。金屬殼6設置有:插孔7,屏蔽電線1插入到該插孔7內(nèi);以及螺栓孔8,用于固定連接部件101的螺栓106插入到該螺栓孔8內(nèi)。
該屏蔽連接器結構100包括:殼體101,該殼體使得屏蔽電線1能夠從其插過并且該殼體101固定到金屬殼6;屏蔽部件102,其電連接金屬殼6與屏蔽電線1的屏蔽單元4;第一密封部件103,其插置在屏蔽部件102的內(nèi)表面與屏蔽電線1的外絕緣被覆5的外表面之間;第二密封部件104,其插置在屏蔽部件102的外表面與金屬殼6的插孔7的內(nèi)表面之間;屏蔽管105,其被型壓并且覆蓋連接到屏蔽部件102的屏蔽單元4;螺栓106,其用于將連接部件101與金屬殼6固定;以及波紋管107,其作為在金屬殼6的外側覆蓋屏蔽電線1的外裝部件。
殼體101固定到金屬殼6的一側(外側),并且構造成以屏蔽部件102夾置在殼體101與金屬殼6之間的方式保持該屏蔽部件102,并且該殼體101包括:插入單元111,屏蔽電線1插入該插入單元111中;管狀突出單元112,其相對于插入單元111延伸到金屬殼6的另一側(內(nèi)側)并且進入到插孔7中;以及凸緣單元113,其延伸到插入單元111的徑向上的外側并且固定到金屬殼6。屏蔽部件102包括第一管狀單元121、第二管狀單元122以及第三管狀單元123,它們的直徑從金屬殼6的另一端側向一端側成三階段地增大,并且該屏蔽部件102包括凸緣部124,其連續(xù)地彎曲到第三管狀單元123,并且沿著金屬殼6的一個表面(外表面)。
通過如下步驟將屏蔽電線1的屏蔽單元4連接到第一管狀單元121:在金屬殼6的另一側處移除外絕緣被覆5以露出,將其彎曲以重疊在屏蔽部件102的第一管狀單元121上并且從屏蔽單元4的外側型壓屏蔽端105。如上所述,屏蔽電線1的屏蔽單元4連接到第一管狀單元121,并且屏蔽部件102的凸緣部124由殼體101和金屬殼6的一側表面保持,使得屏蔽單元4經(jīng)由屏蔽部件102接地連接于金屬殼6。
第一密封部件103整體形成為管狀,并且由諸如橡膠這樣的彈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在其內(nèi)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上成凹凸環(huán)狀的唇部,其中,在內(nèi)周表面上的多個唇部與屏蔽電線1的外絕緣被覆5的外表面進行緊密接觸,并且在外周表面上的多個唇部與屏蔽部件102的第二管狀單元122和殼體101的管狀突出單元112的各自的內(nèi)表面進行緊密接觸,使得屏蔽電線1與屏蔽部件102和連接部件101之間的空間被構造成是密封的。另一方面,第二密封部件104整體形成為管狀,并且由諸如橡膠這樣的彈性材料制成,并且在內(nèi)周表面和外周表面上分別包括兩條唇部,其中,在內(nèi)周表面上的唇部與屏蔽部件102的第二管狀單元122的外表面進行緊密接觸,并且外周表面的唇部與金屬殼6的插孔7的內(nèi)表面進行緊密接觸,使得屏蔽部件102與金屬殼6之間的空間被構造成是密封的。
如上所述,在專利文獻1中描述的傳統(tǒng)的屏蔽連接器結構100中,屏蔽電線1利用殼體101機械地連接到金屬殼6,并且屏蔽單元4經(jīng)由屏蔽部件102電連接到金屬殼6。此外,利用第一密封部件103和第二密封部件104提供密封,使得在屏蔽電線1與金屬殼6的連接部中提供止水,并且這能夠防止水等從金屬殼6的外側進入到內(nèi)側。
引用列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2000-294344A
發(fā)明內(nèi)容
技術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未經(jīng)矢崎總業(yè)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68158.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彎曲過渡表面內(nèi)觸頭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燃料電池系統(tǒ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