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組合物以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64595.0 | 申請日: | 2013-1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373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8-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定;黑田靖;細木康弘;宮石壯 | 申請(專利權)人: | 昭和電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A01N55/02 | 分類號: | A01N55/02;A01N59/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胡志君;黃革生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微生物 抗病 毒性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材料、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組合物、制備它們的方法、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組合物的分散體、含有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組合物的涂層劑、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膜、和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物品,它們應用于生活環境中的建筑材料、衛生材料、防污材料等。
背景技術
已知銅(II)離子是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質的有效成分。例如,專利文獻1公開了具有銅離子的微觀粒子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聚合材料,所述粒子包埋在該聚合材料中且突出于表面。
專利文獻2-4公開了銅(I)化合物具有優于銅(II)化合物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專利文獻5公開了由銅、氧化銅(II)和/或氧化亞銅的混合組合物形成的納米粒子具有優良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
廣泛已知的是,具有還原性醛基的糖(如葡萄糖等所代表的那些)被用作合成氧化亞銅的還原劑。例如,專利文獻6-8公開了還原糖如葡萄糖被用于合成多種形狀的微米級別的氧化亞銅。
另外,其中將銅化合物載在光催化物質上以提供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的研究是已知的。例如,專利文獻9公開了噬菌體病毒的去活化劑,其由載有氧化銅(II)的二氧化鈦(titanium?oxide)形成,用于在紫外線照射下使病毒去活。
專利文獻10公開了載有氧化銅(I)的二氧化鈦展示抗病毒性能。專利文獻11公開了氧化銅(I)展示高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
氧化亞銅已知是展示優良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質的銅(I)化合物。但是,純的氧化亞銅納米粒子在空氣中是不穩定的。氧化亞銅逐漸被氧化成氧化銅(II),導致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降低。然而,專利文獻1-4沒有公開降低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質這一問題。
專利文獻5沒有公開單獨地評價氧化亞銅納米粒子或者其中氧化亞銅納米粒子在空氣中易于氧化、導致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質降低的問題。
在專利文獻6-8中,在合成氧化亞銅之后除去還原劑。通過這些文獻中記載的任意一種方法獲得的氧化亞銅粉末在大氣中容易氧化,可能會導致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質降低。而且,通過這些文獻中記載的任意一種方法獲得的微米尺寸的氧化亞銅具有較小的比表面積,可能會導致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降低。
專利文獻9沒有公開氧化亞銅展示出極高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對于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目的而言,認為優選地將氧化銅(II)維持在二氧化鈦表面上。而且,專利文獻9沒有記載這樣的優點:用光催化劑將(在空氣中氧化亞銅被氧化為氧化銅(II)而形成的)氧化銅(II)還原成氧化亞銅,以維持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效果。
專利文獻10沒有描述載有氧化銅(I)的二氧化鈦在大氣中容易氧化。基于與其它文獻相同的理由,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質可能會降低。
在專利文獻11中,氧化銅(I)在空氣中容易氧化,導致可能會降低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在這一點上,專利文獻11沒有公開抑制氧化銅(I)氧化的方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2003-528975?T
專利文獻2:JP?2006-506105?T
專利文獻3:JP?2007-504291?T
專利文獻4:JP?2008-518712?T
專利文獻5:JP?2009-526828?T
專利文獻6:JP?4401197?B
專利文獻7:JP?4401198?B
專利文獻8:JP?4473607?B
專利文獻9:JP?4646210?B
專利文獻10:CN?101322939?A
專利文獻11:JP?2011-153163?A
發明概述
欲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材料、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組合物、制備它們的方法、和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組合物的分散體,它們應用于多種用途時在長時間后能夠顯示極好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含有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組合物的涂層劑、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膜、和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物品,它們能夠長時間顯示極好的抗微生物和抗病毒性能。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昭和電工株式會社,未經昭和電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645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