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車輛乘客-安全帶拉回系統的安全帶張緊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61472.1 | 申請日: | 2013-1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12633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明(設計)人: | S·施賴伯;T·莫丁格;A·韋德曼;K-H·克佩爾;M·彼得 | 申請(專利權)人: | TRW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2/46 | 分類號: | B60R22/46;B60R22/195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 11038 | 代理人: | 閆娜 |
| 地址: | 德國阿***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車輛 乘客 安全帶 拉回 系統 張緊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車輛乘客?安全帶拉回系統的安全帶張緊器(10),該安全帶張緊器包括在觸發情況下引導氣體的管(12)和設置在該管(12)中的激發單元(14),該激發單元插入管(12)的敞開的端側(16)中并且具有底座(18)和固定在該底座(18)上的用于安放驅動裝料的蓋(20),其中,所述蓋(20)至少部分地設置在管的內部。激發單元(14)與管(12)焊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車輛乘客-安全帶拉回系統的安全帶張緊器,該安全帶張緊器包括在觸發情況下引導氣體的管和設置在該管中的激發單元,該激發單元插入管的敞開的端側中并且具有底座和固定在該底座上的用于安放驅動裝料的蓋,其中,所述蓋至少部分地設置在管的內部中。
背景技術
已知一些這種類型的安全帶張緊器。在安全帶拉回情況下激發單元被激活并且產生壓縮氣體,該壓縮氣體在管中傳輸并且例如驅動與安全帶卷收器的軸耦聯的渦輪,以便收進松弛的安全帶。在這樣的安全帶張緊器中,要么渦輪或者驅動輪被直接加載壓縮氣體,要么一個或多個位于管中的質量體通過壓縮氣體朝向驅動輪方向運動并且加載該驅動輪。這種類型的安全帶張緊器例如由DE 10 2010 051 420 A1或US2001/0035472A1已知。激發單元通常是預先制成的組件,該組件借助卷邊或螺紋固定在管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安全帶張緊器,該安全帶張緊器的突出之處在于在高張緊效率的情況下簡單且經濟的構造方式。
按照本發明,這在開頭所述類型的安全帶張緊器中通過如下方式來實現,即,激發單元與管焊接。這樣的焊接連接是非常牢固的并且以此確保在非常動態的壓力提升和與此相關聯的更高的張緊效率的情況下能夠保持所需的高構件強度和特別是在管和激發單元之間的安全連接。利用按照本發明的設計方案,在激發單元和管之間的接口部位可以設計得非常小且經濟。此外,在連接部位上不需要復雜的幾何結構。因為與此同時制造過程在按照本發明的安全帶張緊器中簡單且牢固,所以生產率可以更高。也就是說,按照本發明的設計方案在安全帶張緊器的構造空間、成本、制造和功能方面都呈現出優點。
有利的是,激發單元通過摩擦焊接與管連接。該方法的突出之處在于高的焊接速度、窄且細長的焊縫形狀和所參與構件的小的熱變形。另一個優點在于,除了由金屬制成的激發單元之外也可使用塑料結合的激發單元。不過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適的焊接方法、例如激光焊接或KE-焊接。
管優選在底座和蓋的區域中具有相同的內徑。也就省去了管的如在卷邊時該管所需要的變形和擴展。由此可達到更高的破裂強度,并且制造過程被簡化。
為了防止在焊接時更劇烈地加熱裝料,激發單元優選在底座的區域中與管焊接。
一種特別簡單的設計方案通過如下方式得出,即,激發單元、尤其是底座與管的端側焊接。該區域是特別容易接近的。
備選地或附加地,激發單元、尤其是底座可以與管的周壁焊接。在此也就是說以搭疊方法焊接、更確切地說是從外側焊穿過管的周壁。
按照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底座具有凸肩,該凸肩相對于管的內側在側面突出。在此,管尤其在端側貼靠在凸肩上。亦即凸肩設置在管之外,并且激發單元和管優選在管的端側和凸肩之間的接觸區域中焊接。
按照另一種實施方式,底座完全設置在管的內部中。在此,激發單元特別受保護地安放在管中,其中,在激發單元和管之間的焊接連接在端側徑向環繞地進行和/或穿過管材料與管的周壁進行。塑料包封注塑的激發單元例如能夠以這種方式裝入,使得接口部位通過管來保護。
特別地,底座在背側具有從該底座突出的電觸點,所述觸點完全處于管的內部中,其中,觸點的沿軸向自由地從底座中凸出的端部在側面僅被管的周壁包圍。也就是說,激發單元本身不具有包圍電觸點(所謂的銷或者金屬絲)的附加的外壁,從而實現節約材料和底座的一種更簡單的設計方案。
為了能夠實現與金屬管的焊接連接,底座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金屬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RW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TRW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6147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