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沉淀槽及其運轉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60580.7 | 申請日: | 2013-1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81245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7-29 |
| 發明(設計)人: | 清水哲;寺嵨光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栗田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01D21/24 | 分類號: | B01D21/24;B01D21/06;B01D21/08;B01D21/30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董雅會;向勇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沉淀 及其 運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凝聚沉淀槽等沉淀槽,特別涉及在槽體的側面部具有污泥流出口的沉淀槽。另外,本發明涉及該沉淀槽的運轉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在活性污泥處理設備和凝聚沉淀處理設備等中,作為將污泥混合液分離成處理水和污泥的方法通常采用使用固液分離槽(沉淀槽)的沉降分離法。在沉降分離中,為了高效地去除污泥混合液中的濁質和微細的懸浮物(SS:suspended?solids)而得到良好的處理水,采用在沉降槽內形成污泥區(污泥層)的污泥層過濾方式。通過使污泥混合液從流入該污泥區的下部并通過污泥區,使得污泥混合液中的濁質和微細的懸浮物被過濾分離。
在專利文獻1、2中記載有如下內容: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從沉淀槽的槽體的一側的側面部的流入口流入,并且使濃縮污泥從槽體的另一側的側面部的流出口流出。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如下內容:在槽體內用攪拌葉片進行攪拌。
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如下內容:在沉淀槽的槽體的中層附近水平地設置有網狀體,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流入該網狀體的下側,從而在網狀體的上側形成污泥層。在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如下內容:使該污泥層的上層部的污泥從設置在槽體的側面部的流出口流出。
在專利文獻4中記載有如下內容: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從導水機構(distributor)向槽體內流出,并通過設置在導水機構的下側的耙子將在污泥層的下方沉積的污泥聚集,并且從槽體底部中央取出濃縮污泥。
與專利文獻4所述的濃縮污泥底部取出方式相比,專利文獻1~3所述的使污泥層的上層部的污泥從槽體側面部流出的側面排出方式的沉淀槽具有如下優點:不會因污泥層界面的急劇上升而導致處理水水質惡化。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75750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0-271407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5-211817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10-202009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如專利文獻1所述,在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從槽體內的一側的側面部流入并使污泥從另一側的側面部的流出口流出的沉淀槽中,污泥容易在槽體內的底部沉積。沉積的污泥腐爛或發酵而產生的甲烷、硫化氫、氮、氫、二氧化碳等氣體附著在污泥上,導致污泥在槽體內上升而混入上清液,進而容易使上清液(處理水)的水質惡化。
在專利文獻2中,在槽體內進行攪拌,但攪拌葉片的直徑小,若以充分防止污泥沉積的方式對整個污泥層進行攪拌,則需要使攪拌葉片的轉速變得非常大,由此,容易破壞絮凝物,從而使上清液的水質惡化。
在專利文獻3中,由于使含有絮凝物的原水流入網狀體的下側,所以網狀體上側的污泥層與專利文獻1所述的污泥層相比難以沉積。然而,網狀體容易被絮凝物堵塞,進而運轉的穩定性不足。特別地,在網狀體的局部被堵塞時,在未堵塞的部分,原水高流速地通過并上升,所以污泥層的局部變為噴射層狀,污泥容易混入上清液。
這樣,在以往的污泥側方流出方式的沉淀槽中,存在處理水質容易惡化且運轉的穩定性不足等的問題。
本發明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的問題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沉淀槽及其運轉方法,該沉淀槽能夠使處理水水質良好,并且能夠長期穩定地運轉。
解決問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沉淀槽具有:槽體,原水導入用的導水機構,設置在該槽體內的下部,攪拌體,設置在該槽體的底面和該導水機構之間,污泥流出口,設置在該槽體的側部的比該導水機構更靠上側的位置,污泥接收室,與該污泥流出口相連,污泥排出部,設置在該污泥接收室內。
優選所述攪拌體設置在所述槽體的底面的正上方,且能夠旋轉。
優選所述槽體為圓筒形,所述攪拌體的旋轉直徑為圓筒形槽體的內直徑的0.6~0.95倍。
優選從所述槽體的底面到所述導水機構的底面的高度是從該槽體底面到所述污泥流出口的高度的1~30%。
本發明的沉淀槽的運轉方法是運轉上述的沉淀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使在所述槽體的底面和所述導水機構的底面之間的空間,所述攪拌體的攪拌強度即G值為5~200s-1的方式進行攪拌。
優選所述導水機構具有水平管狀部,在該水平管狀部的底面沿著長度方向延伸設置有液體流出用開口,向該導水機構供給的液體的比重d1和所述槽體內的液體的比重d2的差為0.0001~0.1,且d2>d1。
發明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栗田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栗田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6058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支撐在納米多孔石墨烯上的選擇性膜
- 下一篇:定量注射器型噴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