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用于組織切割和封合的設備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80055342.7 | 申請日: | 2013-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6848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埃瑞克·瓦爾伯格;布蘭登·勞德米爾克 | 申請(專利權)人: | 蛇牌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8/14 | 分類號: | A61B18/14;A61B18/00;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yè)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吳啟超 |
| 地址: | 德國圖***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組織 切割 設備 | ||
1.一種用于切割和封合組織的電外科裝置,所述電外科裝置包括:
設置在所述電外科裝置的遠側端上、與下鉗夾對置的上鉗夾,所述下鉗夾通過樞轉連接件而樞轉地連接至所述上鉗夾,
其中所述樞轉連接件包括含有所述上鉗夾的一部分的通道,所述上鉗夾通過所述通道可軸向位移以使所述上鉗夾相對于所述下鉗夾在相對打開的狀態(tài)與相對閉合的狀態(tài)之間樞轉,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在相對閉合的狀態(tài)下可被操作用于將RF能量輸送至組織,其中所述電外科裝置進一步包括通過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之一中的另一通道成環(huán)的致動線,其中所述致動線包括第一致動線區(qū)段和第二致動線區(qū)段,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致動線區(qū)段與所述第二致動線區(qū)段交叉,使得所述第一致動線區(qū)段和第二致動線區(qū)段在所述致動線通過其成環(huán)的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之一上施加相等的力。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上鉗夾可相對于所述下鉗夾圍繞著設置成與所述上鉗夾的外部邊緣鄰接的樞轉點樞轉,所述樞轉點從所述裝置的中心線偏移。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樞轉連接件包括半圓柱形元件,所述半圓柱形元件具有與所述上鉗夾的第一側面接合的凸表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樞轉連接件進一步包括與所述上鉗夾的第二側面接合的凹表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含有所述下鉗夾的下鉗夾殼體,所述下鉗夾定位在所述下鉗夾殼體的遠側部中。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下鉗夾通過下鉗夾樞轉連接件可樞轉地連接至所述下鉗夾殼體。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介于所述電外科裝置的伸長軸與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之間的腕部區(qū)段,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在所述腕部區(qū)段處可位移以允許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相對于所述伸長軸彎曲。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進一步包括通過所述腕部區(qū)段中的通道成環(huán)的鉸接線。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腕部區(qū)段包括椎體、套管和介于所述椎體與套管之間的自行矯直耦接頭,從而促使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朝向定心的位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上鉗夾包括第一配合表面,并且所述下鉗夾包括與所述第一配合表面配合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配合表面和第二配合表面各自包括V形輪廓。
1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進一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的彎曲或回轉運動的鉸接機構。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鉸接機構包括殼體和在所述殼體中可旋轉地位移的分度盤。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電外科裝置,其中所述鉸接機構包括自動鎖定機構,其阻止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上的外力使所述上鉗夾和下鉗夾從分度位置移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蛇牌股份公司,未經蛇牌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55342.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