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調節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47715.6 | 申請日: | 2013-05-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201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5 |
| 發明(設計)人: | 沖田龍彥 | 申請(專利權)人: | 奧林巴斯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G03B9/02 | 分類號: | G03B9/02;G03B11/00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徐殿軍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調節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過在入射光的光路上插入/脫離入射光調節部來調節光的光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具有攝像功能的攝像設備在各種領域中被廣泛地使用,其中有形狀比較小的小型攝像設備的領域。作為這樣的小型攝像設備的幾個例子,可以舉出電子內視鏡、具備攝像功能的光學顯微鏡、具備攝像功能的便攜設備、或者微視頻內窺鏡等。
以往的小型攝像設備由于優先實現小型化,所以作為透鏡、光圈、光學濾波器等光學元件,采用固定焦點透鏡、固定開口光圈、固定特性濾波器等。
相對于此,近年來,在這樣的小型攝像設備中也要求高畫質化,作為上述的光調節裝置的光學元件而采用對焦透鏡、可變光圈、可變特性濾波器等的需求、即作為進行光的調節的光調節裝置發揮功能的需求提高。
因此,提出了許多謀求光調節裝置的小型化以便能夠應用于小型攝像設備的技術。
作為一例,例如在日本特開平10-20360號公報中,記載有在上罩(1)與下罩(7)之間配置線圈體(5)、通過由該線圈體(5)產生的磁場使極化為兩極的轉子(4)旋轉的結構。在該轉子(4)上經由軸桿(3)轉動一體地安裝著光圈葉片部件(2),轉子(4)旋轉,從而光圈葉片部件(2)在光軸上進出,進行入射光的調節。這樣的相對于最先發生旋轉驅動力的部件即轉子(4)轉動一體地安裝用來進行光調節的光圈葉片部件(2)的結構被認為適合于光調節裝置的小型化、特別是與光軸垂直的方向的小型化。
然而,在想要謀求光調節裝置的進一步的小型化、薄型化、輕量化的情況下,希望上述光圈葉片等入射光調節部的進一步薄型化。但是,由于上述日本特開平10-20360號公報所記載的結構是在穿設于光圈葉片部件(2)的孔中插通軸桿(3)的軸而進行接合的結構,所以如果使光圈葉片部件(2)薄型化,則接合部分的接合面積也變小。
對于這一點,參照圖17及圖18進行說明。圖17是表示以往的光調節裝置中的入射光調節部的結構的立體圖,圖18是表示以往的光調節裝置中的入射光調節部的結構的剖視圖。另外,圖17及圖18將使用光圈的調節作為光調節的例子。
入射光調節部(106)是具有作為光圈開口的光學開口(106a)的框部件(106b)。該框部件(106b)從周緣的一部分沿徑向突設有保持部(106c),相對于設于該保持部(106c)的圓形孔(106d),轉動一體地接合著呈圓柱狀的旋轉軸部件(111)。因而,接合部分成為旋轉軸部件(111)的周面(111a)與保持部(106c)的圓形孔(106d)相抵接的部分。
具體而言,如圖18所示,如果設旋轉軸部件(111)的直徑為R0,設入射光調節部(106)的厚度為D0,則入射光調節部(106)與旋轉軸部件(111)之間的接合部分的接合面積S0為以下的數學式1所示那樣。
[數學式1]
S0=π×R0×D0
因而,如果使厚度D0變薄,則接合部分的面積也與其成比例地變小。
這樣,變得難以確保接合強度,因此圖17及圖18所示的結構不適合于將入射光調節部以較高的轉矩高速旋轉的裝置,即不適合于較高的響應性的光調節裝置。并且,如果接合強度較低,則會發生接合部分偏離等的損壞的可能。因而,希望即使使入射光調節部薄型化也能夠確保接合強度的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即使使入射光調節部薄型化也能夠確保接合強度的光調節裝置。
解決課題所采用的手段
本發明的一技術方案的光調節裝置,具備:第1基板,具有用來使入射光穿過的第1光穿過形狀部;第2基板,與上述第1基板隔開規定間隔平行地配設,具有用來使入射光穿過的第2光穿過形狀部;旋轉軸部件,以與上述第1基板及上述第2基板的基板面垂直的方式對該第1基板及該第2基板可轉動地安裝;驅動部,將上述旋轉軸部件進行轉動;入射光調節部,具有與上述旋轉軸部件的外側面抵接的形狀的卡合面,與上述旋轉軸部件的上述外側面轉動一體地在該卡合面接合,并配置為隨著該旋轉軸部件的轉動而在上述規定間隔內轉動,具備對光進行調節的功能;以及加強部,用來使上述旋轉軸部件與上述入射光調節部之間的接合部分的接合面積增加;通過上述驅動部經由上述旋轉軸部件將上述入射光調節部進行轉動,使其位移到從穿過上述第1光穿過形狀部及上述第2光穿過形狀部的上述入射光的光路上退避的退避位置和位于該入射光的光路上的插入位置,從而調節該入射光。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光調節裝置的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奧林巴斯株式會社,未經奧林巴斯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4771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