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感光間隔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46137.4 | 申請日: | 2013-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412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03 |
| 發明(設計)人: | 田中晉介;加原浩二;湊邊悠太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日本觸媒 |
| 主分類號: | G03F7/038 | 分類號: | G03F7/038;C08F220/26;C08F220/28;C08F222/40;G02F1/133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劉兵;李婉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感光 間隔 感光性 樹脂 組合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形成基板粘附性優良、彈性恢復率以及抗斷強度高的感光間隔物、并且顯影殘渣少的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本發明的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含有丙烯酸系樹脂作為粘合劑聚合物,所述丙烯酸系樹脂具有主鎖上具有環狀結構的重復單元以及側鏈上具有2個以上的氧化烯基的重復單元。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進一步含有多官能度單體、在波長290nm?380nm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第一光聚合引發劑以及在波長230nm?290nm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第二光聚合引發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及感光間隔物。
背景技術
液晶顯示裝置的液晶單元在一對基板之間形成有液晶層,為了使基板之間的間隔固定,配置間隔物。近幾年,作為該間隔物,逐漸使用通過光刻所形成的柱狀的間隔物(感光間隔物)(例如,專利文獻1、2)來替代玻璃珠、樹脂珠等間隔物粒子。感光間隔物為通過在基板上涂布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在形成規定的掩膜后,曝光,然后顯影來形成。感光間隔物可以在任意的位置形成,例如,僅在黑色矩陣上形成,可防止因間隔物所造成的顯示特性降低。
作為感光間隔物所要求的特性,可舉出維持基板間隔固定的高彈性恢復性、抗斷強度、對基板的粘附性等。另外,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要求顯影殘渣較少。這些特性在促進液晶顯示裝置的高品位化過程中要求以更高的水準來滿足。進而,要求即使在形成為細柱狀的情況下、上述特性也得以充分滿足的感光間隔物。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5366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175647號公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用于解決上述課題,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形成基板粘附性優良、彈性恢復率高以及抗斷強度高的感光間隔物、并且顯影殘渣少的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的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含有丙烯酸系樹脂作為粘合劑聚合物,所述丙烯酸系樹脂具有主鏈上具有環狀結構的重復單元以及側鏈上具有2個以上的氧化烯基的重復單元。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的用于感光間隔物的感光性樹脂組合物進一步含有多官能度單體、在波長290nm-380nm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第一光聚合引發劑以及在波長230nm-290nm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第二光聚合引發劑。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主鏈上具有環狀結構的重復單元為選自通式(1)-(7)所表示的重復單元中的至少一種。
[化學式1]
式(4)-(7)中,R1、R2、R3、R4、R5以及R6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或者碳原子數為1-30的直鏈狀或支鏈狀的烷基。
在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上述側鏈上具有2個以上的氧化烯基的重復單元,為通式(10)所表示的重復單元。
[化學式2]
在通式(10)中,R7、R8以及R9各自獨立地為氫原子或者甲基,R10為碳原子數為1-20的直鏈狀或支鏈狀的烷基、碳原子數為2-20的直鏈狀或支鏈狀的烯基或者碳原子數為6-20的芳香族烴基,AO為碳原子數為2-20的氧化烯基,x表示0-2的整數,y表示0或1,n為2以上。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上述丙烯酸系樹脂進一步具有側鏈上具有酸基的重復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日本觸媒,未經株式會社日本觸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461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