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風輪機用的雷電流傳輸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41968.2 | 申請日: | 2013-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205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24 |
| 發明(設計)人: | C·G·林比;K·B·倫貝克;A·N·漢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維斯塔斯風力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D80/30 | 分類號: | F03D80/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王小東 |
| 地址: | 丹麥奧***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風輪 雷電 流傳 單元 | ||
1.一種風輪機用的雷電流傳輸單元,該雷電流傳輸單元包括:
第一部分,該第一部分構造成電耦合至該風輪機的葉片的導電部,該葉片的該導電部電連接至所述葉片的引下導體;
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構造成電耦合至該風輪機的機艙的導電部,該機艙的該導電部連接至接地的引下導體,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二者都能獨立移動以保持分別與所述葉片的該導電部和所述機艙的該導電部電耦合;以及
雷電流傳輸部,該雷電流傳輸部包括形成在至所述第一部分的電連接與至所述第二部分的電連接之間的火花隙;其特征在于,
至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電連接包括第一臂,并且至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電連接包括第二臂,這些電連接能與各自的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一起移動,其中,所述火花隙具有火花隙間距,并且所述雷電流傳輸部構造成使得所述間距在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電連接的移動過程中基本恒定并且使得雷電流從所述第一部分傳輸至所述第二部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一臂或所述第二臂包括在所述葉片與所述機艙之間伸出的第一邊緣部,該第一邊緣部形成所述火花隙的邊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中的另一者包括朝所述第一邊緣部伸出的第二邊緣部,該第二邊緣部形成所述火花隙的另一邊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二邊緣部比所述第一邊緣部狹窄。
5.根據權利要求3或權利要求4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火花隙間距是在垂直于所述邊緣的方向上所述火花隙的這些邊緣之間的距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火花隙間距在5mm與6mm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一壓迫臂上,該第一壓迫臂迫使所述第一部分抵靠所述葉片的所述導電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位于第二壓迫臂上,該第二壓迫臂迫使所述第二部分抵靠所述機艙的所述導電部。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壓迫臂位于所述風輪機的輪轂上。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二壓迫臂位于所述風輪機的輪轂上。
11.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壓迫所述第一壓迫臂的作用力由第一彈性部提供。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一彈性部位于所述第一壓迫臂的輪轂端。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壓迫所述第二壓迫臂的作用力由第二彈性部提供。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二彈性部位于所述第二壓迫臂的輪轂端。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電流傳輸單元,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二部分均能在兩個維度上移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維斯塔斯風力系統有限公司,未經維斯塔斯風力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41968.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泵效確定系統和確定泵效的相關方法
- 下一篇:燃料噴射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