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固定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38727.2 | 申請日: | 2013-03-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75505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軍鈧;蒂莫西·M·迪茨;利·E·伍德;邁克爾·R·戈爾曼;奈穆爾·卡里姆;希皮·K·桑希 | 申請(專利權)人: | 3M創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13/00 | 分類號: | A61F13/00;A61F13/02;A61F13/58;A61F15/00 |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梁曉廣;關兆輝 |
| 地址: | 美國明***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定 組件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固定組件,所述固定組件使用粘合劑以及機械緊固件的組合,以將裝置有效地固定到表面。所述固定組件可以用來保護所述表面免于受到被固定的所述裝置的傷害。所述固定組件包括具有第一機械緊固件的粘附元件和具有第二機械緊固件的固定元件,其中所述固定元件可以用作用于所述粘附元件上的所述粘合劑的覆蓋件,同時還提供所述第一機械緊固件和第二機械緊固件之間的固定。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包括粘附元件和固定元件的固定組件,以及利用粘附元件和固定元件以固定裝置的方法。
背景技術
粘合帶和醫用敷料用于將材料固定到基底的多種應用。在一些應用中,帶材的粘合劑可以良好地固定到基底,但是不會良好地適合于與裝置固定。例如,有機硅粘合劑不能強有力地固定到聚合物裝置。在一些應用中,裝置放置成與其上施加有粘合帶的基底直接接觸可能導致下面的基底損壞。例如,長時間鄰近于皮膚放置的剛性裝置可能引起皮膚刺激或甚至壓瘡。
發明內容
固定組件使用粘合劑以及機械緊固件的組合,以便將裝置有效地固定到表面上。該固定組件可以用來保護表面免于受到被固定的裝置的傷害。固定組件包括具有第一機械緊固件的粘附元件和具有第二機械緊固件的固定元件,其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固定元件可以用作用于粘附元件上的粘合劑的覆蓋件,同時還提供第一機械緊固件和第二機械緊固件之間的固定。
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組件包括粘附元件和固定元件。粘附元件包括具有第一機械緊固件的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背的具有粘合劑的第二表面。固定元件包括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至少處于固定元件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的第二機械緊固件,其中第二機械緊固件被構造用于與第一機械緊固件固定。固定元件的第一表面覆蓋并以可剝離方式固定到粘附元件的第二表面的粘合劑。
在一個實施例中,該固定組件包括粘附元件和固定元件。粘附元件包括具有第一機械緊固件的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背的具有粘合劑的第二表面。能夠從粘附元件移除的固定元件包括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處于固定元件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的第二機械緊固件。第二機械緊固件固定到第一機械緊固件。
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組件包括粘附元件和固定元件。粘附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的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背的具有粘合劑的第二表面。固定元件包括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背的具有第二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的第二表面。工作粘合劑部分地嵌入到第一或第二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中的至少一者中。第一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固定到第二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裝置定位在粘附元件的第一表面的一部分與固定元件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帶材的方法包括:提供固定組件,其中固定組件包括粘附元件和固定元件,粘附元件包括具有第一機械緊固件的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背的具有粘合劑的第二表面,固定元件包括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以及處于固定元件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上的第二機械緊固件,第二機械緊固件與第一機械緊固件固定,其中固定元件覆蓋粘附帶的第二表面的粘合劑;將固定元件從粘附元件移除;以及將粘附元件的第二表面的粘合劑固定到表面。
在一個實施例中,固定裝置的方法包括:提供粘附元件,粘附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的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背的具有粘合劑的第二表面;將粘合劑固定到表面;提供固定元件,固定元件包括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背的具有第二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的第二表面;將裝置放置在粘附元件上;用固定元件覆蓋裝置的至少一部分;將第一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與第二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固定,其中工作粘合劑部分地嵌入到第一或第二多個桿狀物或鉤狀物中的至少一者中。
附圖說明
圖1為固定組件的第一實施例的側面剖視圖;
圖2為固定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的側面剖視圖;
圖3為圖1的粘附元件的側面剖視圖;
圖4為圖3的粘附元件的俯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3M創新有限公司,未經3M創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3872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