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用中間冷卻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37030.3 | 申請日: | 2013-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8154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19 |
| 發明(設計)人: | 袮屋進之介;富川清一郎 | 申請(專利權)人: | 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K11/04 | 分類號: | B60K11/04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夏斌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中間 冷卻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用中間冷卻器。
背景技術
一般情況下,車輛用中間冷卻器具備芯部,該芯部在車寬方向上配置有進行進氣與外部氣體的熱交換的多個管。此外,在車輛用中間冷卻器中,已知有為了提高進氣的冷卻效率,而在芯部的兩端設置有導入行駛風的板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有一種車輛用中間冷卻器,為了積極地將行駛風取入芯部,而在芯部的兩端配置有由發泡聚氨酯一體形成的一對兩側部分以及導風部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0-14962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為,將一體形成的兩側部件以及導風部件直接安裝于散熱器的側部。因此,為了防止這些部件間的干涉,而需要使兩側部件、導風部件的材質成為與散熱器不同的聚氨酯、橡膠等。此外,散熱器、中間冷卻器成為高溫狀態,因此當將兩側部件以及導風部件直接安裝于散熱器的側部時,還存在高溫的熱傳遞至該兩側部件、導風部件而導致劣化的可能性。
本發明是鑒于這一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防止導入外部氣體的板與芯部之間的干涉,并且有效地抑制板的劣化。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的特征在于,具備:芯部,沿車寬方向配置有進行進氣與外部氣體的熱交換的多個管;以及至少一張的板,朝上述芯部導入外部氣體,一端側從上述芯部的緣部朝車輛前方側隔開規定間隔地配置,并且另一端側配置于比該一端側更靠車輛前方側。
此外,也可以為,還具備:進氣導入部,設置于上述芯部的進氣上游側,朝上述管內導入進氣;進氣導出部,設置于上述芯部的進氣下游側,使進氣從上述管內導出;以及至少一個以上的凸臺部,在上述進氣導入部或者上述進氣導出部的至少任一方的前側面朝向車輛前方突出地形成;上述板的一端側固定于上述凸臺部。
此外,也可以為,上述板包括:第一板,一端側從上述芯部的車寬方向的一方緣部隔開規定間隔地配置,沿車輛上下方向延伸;以及第二板,一端側從上述芯部的車寬方向的另一方緣部隔開規定間隔地配置,沿車輛上下方向延伸。
此外,也可以為,上述板為,另一端側配置于比一端側更靠車輛寬度方向的外側,其板面相對于上述芯部的前側面傾斜。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能夠防止導入外部氣體的板與芯部之間的干涉,并且能夠有效地抑制板的劣化。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的示意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的示意俯視圖。
圖3中的(a)是對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與不具有導風板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的進氣的冷卻效率進行比較的圖,(b)是對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與不具有導風板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的冷卻水的冷卻效率進行比較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圖1~3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進行說 明。對相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其名稱以及功能也相同。因而,不重復對其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方式的車輛用中間冷卻器1具備:芯部10,設置于散熱器50的前方側;進氣導入部20,將來自未圖示的增壓器的進氣導入芯部10;進氣導出部30,將進氣從芯部10朝未圖示的發動機導出;右側導風板40;以及左側導風板41。在本實施方式中,該芯部10、進氣導入部20、進氣導出部30、右側導風板40以及左側導風板41由鋁合金、銅合金等金屬材料形成。
芯部10具備:供進氣流通的多個管11;夾裝于各管11之間的未圖示的多個外散熱片;縱長的入口板13,各管11的進氣上游端插通固定于所貫通形成的未圖示的多個孔;以及縱長的出口板14,各管11的進氣下游端插通固定于所貫通形成的未圖示的多個孔。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芯部10的下方沿車寬方向延伸設置有防風板51,該防風板51防止通過了散熱器50的高溫狀態的行駛風朝芯部10返回。該防風板51經由未圖示的支柱等安裝于散熱器50的下緣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370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