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氧化鋅粉末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380031714.2 | 申請日: | 2013-06-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95241B | 公開(公告)日: | 2016-11-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吉川潤;今井克宏;近藤浩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日本礙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01G9/02 | 分類號: | C01G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軼;李偉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鋅 粉末 及其 制造 方法 | ||
關聯(lián)申請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主張于2012年7月2日申請的日本專利申請2012-148531的優(yōu)先權,其全部公開內容通過參考而納入本說明書。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包括氧化鋅板狀顆粒的氧化鋅粉末。
背景技術
氧化鋅(ZnO)是通過適當?shù)牟牧显O計而能夠賦予其導電性、熱電性、壓電性等各種性能的材料。眾所周知,為了提高這些特性,形成特定的晶面取向是有效的。例如,作為得到形成了取向的燒結體的方法,已知有以下方法:使用板狀顆粒作為原料,使用流延成形(tape?casting)、擠出成形等這樣的對板狀顆粒施加剪切力的成形方法來制作成形體,并對其進行燒結(例如,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39552號公報))。
目前為止,雖然人們提出了制作各種粒徑的板狀氧化鋅顆粒的方法,但是,幾乎所有的顆粒都是致密的板狀顆粒(參見例如非專利文獻1(J.Vac.Sci.Technol.B28(2),C2C16-C2C19(2010)、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4807569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3512838號公報)和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3559293號公報))。但是,在以粒徑超過1μm的致密的板狀氧化鋅顆粒作為原料,并應用上述那樣的施加剪切力的成形法的情況下,雖然能夠容易制作具有高取向度的成形體,但是難以使摻雜物等添加物質均勻分布。另一方面,在板狀致密氧化鋅顆粒的粒徑為幾百nm以下,比較微細的情況下,雖然容易使添加物質均勻分散,但是,不能對顆粒充分施加剪切力,難以制作具有高取向度的成形體。這樣,難以使成形體同時具有高取向度和添加物質的均勻分散性。
作為得到取向燒結體的其他方法,已知有對漿液施加磁場的方法(參見例如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4378535號公報))。根據(jù)該方法,雖然即使使用微細原料也能夠得到具有高取向度的成形體,但是,需要使用超導磁鐵,存在成本增高這樣的問題。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13955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4807569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351283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3559293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4378535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J.Vac.Sci.Technol.B28(2),C2C16-C2C19(2010)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人此次發(fā)現(xiàn)能夠提供可以使成形體或者燒結體兼具高取向度和添加物質的高均勻分散性的氧化鋅粉末。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使成形體或者燒結體兼具高取向度和添加物質的高均勻分散性的氧化鋅粉末。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提供一種氧化鋅粉末,該氧化鋅粉末包括多個氧化鋅板狀顆粒,
上述氧化鋅粉末具有1~5μm的體積基準D50平均粒徑和1~5m2/g的比表面積,
上述氧化鋅粉末在基板上二維地單層排列時,(002)面的取向度在40%以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種氧化鋅粉末的制造方法,是氧化鋅板狀粉末的制造方法,包括:
使用含鋅離子的原料溶液,利用溶液法來生成氧化鋅前驅體板狀顆粒的工序;
以及按溫度時間表使上述前驅體板狀顆粒升溫至預燒溫度來進行預燒,生成包括多個氧化鋅板狀顆粒的氧化鋅粉末的工序,其中,上述溫度時間表包含以150℃/h以下的速度進行升溫的溫度域。
附圖說明
圖1是例1中得到的氧化鋅前驅物質的SEM圖像。
圖2是例1中得到的本發(fā)明的氧化鋅粉末的SEM圖像。
圖3是例2中得到的本發(fā)明的氧化鋅粉末的SEM圖像。
圖4是例3中得到的比較方式的氧化鋅粉末的SEM圖像。
具體實施方式
氧化鋅粉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日本礙子株式會社,未經(jīng)日本礙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317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