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天線及包含其的通信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380028908.7 | 申請日: | 2013-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881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1 |
| 發明(設計)人: | 柳秉勛;成元模;金儀善;兪淵植 | 申請(專利權)人: | EMW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Q7/00 | 分類號: | H01Q7/00;H01Q1/24;H01Q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 地址: | 韓國仁*** | 國省代碼: | 韓國;KR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天線 包含 通信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天線及包含其的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進行無線通信的所有裝置都需要天線。因天線并非在所有頻率帶寬運行,而是只在規定的頻率帶寬內產生共振,為了在通信裝置提供特定通信服務,必須設計使得在滿足該服務的頻率帶寬能夠產生共振。
但最近隨著各種通信服務帶寬的問世,而呈現漸漸拓寬天線所需的運行頻率帶寬的趨勢。即,為了一個通信裝置覆蓋各種通信服務,設計使得擴展天線的帶寬的寬幅,或能夠在各種帶寬進行運行。
并且,隨著通信裝置趨向小型化,在移動通信終端設備、智能手機等小型裝置廣泛使用倒F型(Inverted?Ftype)的天線。因為使用倒F型的天線時,能夠覆蓋當前所需的服務帶寬,而能夠適當體現了優秀的性能。
*但使用倒F型的天線時,具有如下問題。
第一,設計以使倒F型的天線在大眾帶寬運行時,改變模式形狀,因每個天線設計者設計倒F型天線的方式不同,完成的天線的模式形狀也各式各樣。即,沒有明確的單一的設計方式。
第二,為了將倒F型的天線包含于通信裝置內部,必須去除位于天線下部的接地區域。否則天線的性能無法正常發揮。但因用于天線的空間,去除一部分接地區域時,該部分不能擴展顯示區域。因顯示區域的接地區域必須存在于其下部。換言之,如圖1a所示,為了將通信裝置(1)的顯示區域(2)擴展至整個面,必須將接地面形成至整個表面,因此沒有形成倒F型的天線的空間,如圖1b所示,為了在通信裝置(1)確保要形成倒F型的天線的空間(3),必須去除一部分接地面,由此,存在減少顯示區域(2)的問題。因該窘境,當前大部分通過如圖1b所示的結構制造通信裝置。
因此,當前逐漸要求簡單且明確的天線設計方式,并且,當前的課題為研發一種即使不去除接地面的全接地(full?ground)狀態下,也能發揮優秀性能的天線。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能夠簡單且明確設計的天線。
并且,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即使不去除包含于通信裝置內部的主電路的接地面,也能夠發揮優秀的性能的天線。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本發明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天線,該天線包括:饋電點;第1環形天線,其一端與所述饋電點連接,另一端與接地連接;及第2環形天線,其一端與所述饋電點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接地連接,并且,具有不同于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電長度,其中,在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一部分區域形成線寬度為非連續地不同的阻抗匹配線。
并且,所述接地能夠為與所述第1、第2環形天線重疊的全接地(full?ground)形式。
并且,所述第1、第2環形天線中的至少一個能夠在通信裝置的后蓋形成。
并且,所述第1、第2環形天線中的至少一個能夠在電池蓋內側面形成。
并且,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在與分離部件不發生重疊的區域形成。
并且,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在所述第1、第2環形天線內形成于電場或磁場分布最大的支點。
并且,還能夠包括:第1感應器,其介于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一端和所述饋電點之間;及第2感應器,其介于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地之間,具有不同于所述第1感應器的電感值,其中,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形成于在所述第1環形天線內更靠近所述第1、第2感應器中的電感值更大的一側。
并且,還能夠包括:第1感應器,其介于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一端和所述饋電點之間;及第2感應器,其介于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地之間,并具有與所述第1感應器相同的電感值,其中,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在包含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中間支點的區域形成。
并且,還能夠包括:第1感應器,其介于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一端和所述饋電點之間,其中,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靠近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一端和另一端中的所述一端而形成。
并且,還能夠包括:第2感應器,其介于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另一端和所述接地之間,其中,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靠近所述第1環形天線的一端和另一端中的所述另一端而形成。
并且,在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包括縫隙耦合結構。
并且,所述阻抗匹配線能夠包括插槽。
并且,能夠包括:分支線路,使得所述第1環形天線和所述第2環形天線分開;第1供電線路,其為環形結構,該第1供電線路的一端與所述分支線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接地連接;及第2供電線路,其為環形結構,該第2供電線路的一端與主電路部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接地連接,并與所述第1供電線路電感耦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EMW有限公司,未經EMW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2890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